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智慧监管 无感通关 助力海南自贸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访海口海关关长高瑞峰
作者:郑怀堃
郑怀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重要理念及智慧海关合作伙伴计划,为新时代海关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智慧海关,明确提出“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海关,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还提出“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海口海关将如何坚定履行守国门、促发展的职责使命,全力以赴打好封关运作准备攻坚战、外贸外资稳增促优攻坚战,以坚定有力的行动支持海南自贸港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围绕以上问题,我们采访了海口海关党委书记、关长高瑞峰。
记者:坚持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与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世界一流海关监管体系,对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高瑞峰:守国门、促发展,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关关衔制度实行20周年之际,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的重要回信中对海关提出的明确要求。海口海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以赴为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海关贡献。
建设智慧海关,就是要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和斗争环境,全力以赴守护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安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海南自贸港扩大开放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风险挑战增加。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关工作和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记“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海关深化改革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提升智慧监管效能,着力提高防控“滞、瞒、逃、骗、害”等各类风险的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系统性风险底线,以坚定有力的行动彰显政治忠诚。
建设智慧海关,就是要发挥海口海关“主战场”优势,真抓实干促进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党中央要求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当前海南自贸港早期政策涉及的一些改革措施与企业需求耦合度不够,政策创新、压力测试的效果不明显,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开放平台作用发挥还有待提升,省内重点园区发展还不平衡。如果海南自贸港没有外贸主体数量的增加、各类业态活跃度的提高,那么自贸港建设就是“空中楼阁”,广大企业也不会有“获得感”。
海口海关深刻认识承担推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南自贸港建设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更加牢固“人民海关为人民”的理念,更加精准制定利民措施,确保惠民成效更加明显。坚持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与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世界一流海关监管模式,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海南自贸港培育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投资消费吸引力。
记者:如何准确把握智慧海关建设的本质要求?围绕突出海南自贸港特色应该着重处理好哪些关系?
高瑞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海南自贸港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作出重要批示。统筹做好促进贸易便利与强化安全监管,管得住是基础、是前提,也是职责所在。海关的监管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对外开放程度。国门安全与贸易便利是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处理好“通”与“管”,也就是处理好“便利”与“安全”。这就要求海关在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既要大力开展监管制度创新,积极营造良好口岸营商环境,全力支持企业、产业降成本提效能,更要突出监管重点,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放在首位,加强监管设施设备基础建设,升级方法手段,完善配套保障措施,以改革和科技赋能海关智慧监管,坚决守住国门安全风险底线。
统筹做好局部探索创新与全面推进改革。海南岛四面环海,海关监管点多线长,且省内区域经济基础条件不平衡,压力测试能力差异大。要坚持发挥洋浦经济开发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口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功能平台作用,找准发力点,先行先试,逐步形成、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以点带面,实现制度创新成果和监管创新经验在海南全岛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统筹做好独立自主创新与吸取先进经验。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一方面要紧密结合海南发展实际,立足国情区情关情,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因地制宜开展智慧监管自主创新;另一方面,推进智慧海关建设要突出海南自贸港特色,积极借鉴兄弟海关先进经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还要积极学习借鉴国际通行贸易规则体系下新加坡、中国香港、迪拜等监管经验,紧盯世界一流标准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升口岸软硬件基础水平,实现海南自贸港对标国际更快速更高效的接轨与融合。
记者:海口海关在加快建设智慧海关方面,有什么具体思路和措施?
高瑞峰:要着力探索建设与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世界一流的海关监管体系,提升智慧监管能力。
要坚持改革与科技“双轮驱动”,围绕“二线口岸”通关便利化要求,将海关监管顺势嵌入出岛物流,以前推后移式管理、智慧监管、信用管理、分类管理,减缓“二线口岸”监管压力,实现无感监管、无感通关。
一是前推后移。将出岛货物申报征税等手续前置到货物进入“二线口岸”前完成。将邮件快件的查验嵌入寄递企业安全检查环节并前置。
二是智慧监管。加快建设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完善“一人一码、一企一账、一物一链、一呼一应”——“四个一”数据库,搭建智能风控模型,实现精准布控,降低查验率,提高通关效率。
三是信用管理。实施企业及人员分级分类管理,对高资信企业给予集中申报、汇总征税等通关便利,低风险旅客实现无感通关。
四是分类监管。将货物进行分类,对原进口货物、达到加工增值标准货物、未达到加工增值标准货物经“二线口岸”进入内地,走申报通道;海南自产货物、内地进岛复出货物,按国内流通管理,提高监管效能。在“零关税”交通工具及游艇、离岛免税、加工增值、生产设备、危化品这5个早期收获场景上线运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统筹推进海南自贸港特色监管场景建设取得突破,推动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见效。
要着力推进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提升压力测试能级。
一是加快推进海关监管制度体系研究。全力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监管办法》《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货物内销税收征管办法》出台,持续优化“零关税”三张清单、加工增值免关税、离岛免税等早期政策海关监管模式。
二是深化制度集成创新。支持洋浦保税港区政策措施(第一批)扩大至洋浦经济开发区试点全面落地实施;支持加工增值税收政策试点扩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非自贸港重点园区、非AEO企业,力争年内申请运用加工增值税收政策的企业数量达到100家。支持海南种业和生物产业发展,探索中转基地引进种质资源跨直属关区附条件提离便利措施,打造引种绿色通道;支持热带果蔬、种虾、畜禽等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服务海南种业和生物产业发展。
三是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支持跨境电商1210(网购保税备货)、97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9610(跨境电商零售B2C进口)等多元化贸易模式壮大发展,创新跨境电商与国际快件“两场合一”的新型监管模式。试点推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电子支付,推广实施跨境电商“小微企业担保新模式”,深化便企利民成效。
要着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海南外贸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部署,推动2024年海口海关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25条措施,支持海南外贸高质量发展21条措施等系列措施扩大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企业培育和信用管理。年内推动海南省AEO高级认证企业数量增至100家,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关信用管理走在全国前列。实施企业差别化管理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AEO高级认证企业进出口商品抽检率。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出口商品检验采信,扩大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采信范围。
二是强化海关智慧监管应用。推进移动远程智能监管,在标签技术整改环节,对符合监管条件的企业和货物试点实施远程视频查验作业。实施核查作业统筹叠加模式,对同一时期、同一被核查人的多个核查指令统筹实施。加快提升海关智慧税收征管水平,支持液化天然气(LNG)先征后返功能从线下转为线上,提升返税效率。扩大减免税审核“ERP联网申报+快速审核”模式应用范围,提高减免税办理时效。推进电子口岸证书智能化,实现电子口岸证书更新、解锁、换卡业务网上办理,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三是持续提升检疫审批效率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深化检疫审批改革创新,对符合要求的食品检疫审批做到“即报即批”,对种虾、水果、饲料等进口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时间由7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对生物制品、体外诊断试剂及血液制品等特殊物品,C级检疫审批时间由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D级检疫审批时间由法定20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持续提升海关检验检测能力,压缩实验室检测时间,对需法定检验的石油化工品、矿产品、天然气类产品等大宗产品检测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对小麦、油菜籽等进境粮食表层有害生物检测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对酒类、奶粉、巧克力等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
下一步,海口海关将锚定任务目标,持续推进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封关运行保障重点项目和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深化数据治理,全面提升海南自贸港海关智慧监管能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