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塑造新优势 激发新动能
海关加快改革创新助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
塑造新优势 激发新动能
——海关加快改革创新助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
策划 / 张培
主持 / 姚璟
主笔 / 潘丹元 沈烨 金宇鑫 吕飞飞 陈妍 李捷 戴宇婷 许海根 沈彦媛 孙静 谢后卫 尹珊 宋炳霞 张诗航 李琳 葛晓玲 王坤 宋宪可 许杰 杨毕佳
图 / 黄勇华
长沙海关关员到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调研盾构机区外保税维修业务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为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海关总署2023年11月出台《海关总署关于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提升便利化水平、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筑牢安全发展防线3个方面提出16条改革措施。
今年1月,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加工贸易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实现较快增长,结构持续优化,释放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暖意。一季度,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工贸易进出口由降转增。今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3.66万亿元,增长2.1%。海关聚焦降成本、提效能、促发展,塑造新优势,激发新动能,助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
聚焦提效能 助力企业纾困减负
上海亚虹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虹公司”)是上海奉贤区一家主营区外加工贸易的本土上市公司,作为家用电器塑料配件制造商,客户包含松下等知名电器厂商,深加工结转是其主要加工贸易业务类型。应现代企业零库存管理模式要求,亚虹公司会根据客户指令随时安排发货,发货频次远超普通企业。在原有规定下,亚虹公司深加工结转集中申报频次相当频繁。
2023年11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实施放宽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申报时限等措施的公告》,允许企业在不超过手册有效期的前提下,每月底前对上月深加工结转核注清单及报关单进行集中申报,进一步放大了深加工结转集中申报的政策红利。
为帮助企业用好、用对、用足政策,上海海关所属奉贤海关通过“贤关企荟——关企亲清之家”政策解读平台、“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方式第一时间向辖区加工贸易企业进行集中解读和精准推送。众多加工贸易企业对关于放宽深加工结转申报时限政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亚虹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公司的产品主要就是以深加工结转方式申报出口,从事该项业务已经10多年,亲历了海关的历次深加工结转业务改革,从起初的纸质审批到电子审核管理,再到取消事前审核,我们深刻感受到相关措施已越来越贴合我们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深加工结转的便利性。”亚虹公司关务经理顾振英说,“尤其是这次在以往规定的申报时限上再次放宽了15天,这种从月中延长到月底的区别,我相信大部分生产企业一定能感受到便利和好处,这多出来的15天让公司整体的采购、生产计划都更加顺畅,我们关务人员规范申报也更加游刃有余。”
企业既要用到政策,更要用好政策,放宽了15天的申报时间,实际上也是扩大了企业的集报范围,最优模式下企业甚至可通过合理调配时间,将全年深加工结转申报按客户区分压缩到每2个月申报1次,这无疑将大大缩减企业申报频次、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新措施针对账册管理模式的企业还创新了可以跨核销周期(年度申报周期)申报的举措,进一步提升了账册管理企业的优势和便利性。
随着企业对深加工结转集中申报进一步的熟练运用,新政为像亚虹公司这样的加工贸易企业减负增效的作用愈加明显。据统计,新政落地至今,亚虹公司已通过优化方式集中申报了23票深加工结转转出(入)报关单,涉及各类保税货物393.95万件、货值1587.51万元。
深加工结转是一种便于企业开展上下游的原材料和半成品配送的加工贸易监管形式,有助于压缩生产原料的配送时间,降低运营成本,对于延长加工贸易增值链条和产业链条,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次海关改革新政,通过简化手续、放宽时限等便利化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加工贸易营商环境,有助于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其中,也将推动加工贸易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重科”)是湖南一家从事高新技术装备研发制造的企业,其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业务均居世界前两位,同样也是湖南工程机械重要外贸主体之一。中联重科作为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对象,其成员企业之间保税料件的调拨均通过深加工结转业务流转,2023年,集团内价值1.76亿元保税料件实现自由流转。
“就在改革落地的前一天,我们部门所有人都还在加班核算上月深加工结转流转货物的价格,正发愁能不能赶在最后时限内申报数据,没想到居然接到了海关的好消息,申报时限放宽到了每月月底!”中联重科关务负责人朱玉芳回忆道,“申报时限的放宽,不仅能减轻时间方面的压力,也能降低不少人工成本。”随着此项加工贸易改革措施的实施,中联重科预计每年将节约各类成本超过50万元。
“我们这500票深加工结转单子可以到下个月月底再申报啦!”苏州工业园区辖区内华科电子有限公司的关务人员开心地表示。放宽深加工结转申报时效,大大减轻了企业的报关压力,受到加工贸易企业普遍欢迎。
同样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深加工结转年业务量400余票,涉及金额近2.8亿美元。该企业关务经理殷明君表示,申报时限的放宽有利于企业和供应商进行充分沟通,特别是在处理紧急异常时,相对充裕的时间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4月26日,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一台刚完成生产的船舶用柴油发动机通过深加工结转方式发运到下游客户中船澄西造船。
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是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辖区一家大型专业化船用低速发动机制造企业,是我国船舶动力行业的中坚力量,也是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拥有北船等18家深加工结转客户和供应商,每月结转货物货值约2亿元。
“我们这个产品发运时间正好临近五一假期,再加上我们代理公司的操作员又休婚假,如果按照以前15日完成上月深加工结转情况的集中申报,留给我们的时间就十分紧张,但现在我们等到操作员休假回来再办理手续都不耽误。”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采购管理部计划主管刘冲说,“这项改革出台后,我们每月可以多出15天时间办理集中申报手续,不但减轻了我们汇总申报的压力,也便于我们优化货物运输,提高深加工结转效率。”
青岛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副处长李涛表示:“放宽深加工结转时限,有效减少了程序性差错。辖区200余家企业受益,普遍反馈通关准备时间更充足,在降本增效方面感受强烈。”
聚焦促发展 培育产业发展优势
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是指海关实施的以“企业集团”为单元,以信息化系统为载体,以企业集团经营实际需求为导向,对企业集团实施整体监管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打破了以往保税料件无法在企业间流转的藩篱。集团内企业可以享受自主存放、自行串换处置保税料件、集团内全工序外发加工免担保、不作价设备可调配使用等多项优惠政策。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是海关适应企业集团化运作模式需求,对符合条件的集团公司实施整体监管,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型监管模式。该监管模式旨在实现集团内企业资源共享、产能互补、要素流通,从而使得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稳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充分满足产业迭代升级的需求。
6月18日,阿科玛(常熟)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的一批十二碳内酰胺等化工品顺利发往阿科玛(常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成功办理集团间加工贸易货物余料结转业务后,我们集团顺利开启了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享惠之旅,保税料件在集团内各公司间可以自由流通,解决了公司紧急缺件流转的大问题。”阿科玛(常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李洁说。
据了解,阿科玛集团是一家从事化学品生产、研发的企业集团,目前在常熟已成立多家企业。其中阿科玛(常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阿科玛(常熟)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阿科玛(常熟)化学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的保税原材料虽然可以通用,但是按照改革前的加工贸易监管方式,只能分别从国外保税进口。有时遇到客户订单交期前推或者航运紧张,会给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拓展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适用范围”的政策,放宽了牵头企业须为高级认证企业的限制,允许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重大装备制造等行业中内部管理规范、信息化系统完备的非失信加工贸易企业作为牵头企业开展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业务。
“我们是从常熟海关举办的政策宣讲会上了解到这项政策的。”李洁说,“我们集团这三家企业还不是高级认证企业,但是在新材料领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优势。得知这个政策后便第一时间向常熟海关作了进一步咨询。”这项改革措施如果落地,可以帮助集团企业实现生产材料统筹调配,内部生产资源高效运转,提高生产效率。
在了解到企业需求后,南京海关所属常熟海关通过视频会议、面对面沟通等方式,辅导企业掌握适用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具体办法和业务流程,并深入了解企业的ERP管理系统,指导企业设立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电子账册,助力该企业集团化经营管理,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6个月,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8336.5亿元,同比增长11.96%,占同期江苏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1%。
近期参与改革的广州添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郭根福说:“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在为企业争取时间、赢得订单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以往企业需要从国外采购保税料件或者先将保税料件内销补税后再转到集团内企业,不仅耗时长,还增加了物流、报关等费用。参与改革后,保税料件可以在企业集团内部自由调拨,而且全工序外发加工也不再需要缴纳保证金,进一步减少了资金占用。”
近日,黄埔海关所属东莞海关办结东莞万顺昌钢铁制品有限公司的一票“镀锌非合金钢卷钢”余料结转核注清单,该票保税料件是作为企业集团牵头企业的广州神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结转给其进行加工生产,共计8.5吨,货值超9400美元。
“这是我们公司今年首次保税料件调拨,此次料件调拨帮助广州公司灵活处理了库存,同时也满足了东莞公司的订单需求,一举两得,实现了两家企业的‘双赢’。”东莞万顺昌钢铁制品有限公司关务主管谢福清说。
在天津市武清区三星视界有限公司办公室内,企业工作人员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请结转后,一批电池正极用黏结剂保税料件立即从企业保税仓库投入生产,整个过程只用了20分钟。
“在海关的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下,我们集团内各公司之间实现了保税料件及设备自由调拨、库存共享,有效解决了公司生产紧急缺件的难题,同时省去了办理报关手续、进口征税等环节,企业保税料件单次流转时长从2~3天压缩至20分钟,节省相当于货值18%左右的税金。”三星视界有限公司运营担当张弢介绍。
“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实现了海关监管从‘一本账册’到‘一家企业’再到‘一个集团’的转变,能有效盘活生产要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加工贸易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天津海关所属武清海关加工贸易保税监管科科长闫雪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该模式的‘朋友圈’,让更多企业享受海关政策红利。”
6月25日,一批保税料件由上海先进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进半导体”)顺利调拨至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积塔半导体”),并迅速投入生产使用,解决了企业用料的燃眉之急。“这样快速高效的料件调拨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作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工厂是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个性化订单生产,对生产效率要求极高。”积塔半导体的关务负责人王庆军介绍,“受益于监管模式改革,我们的保税料件在集团内的流转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不仅解决了紧缺料件这个大问题,还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仅今年1~6月,这项政策为我们企业减免保证金230余万元。以前遇到紧急调用兄弟公司料件时,需要先行申报内销征税,缴纳税款后再调用料件进行生产,不但需要额外支出税款,还要完成内销申报等手续,生产时效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积塔半导体是新设立于滴水湖畔临港新片区的一家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公司,总投资359亿元,其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列入2023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作为一家新开展海关业务的企业,尽管业务规模很大但还不是高级认证企业,因此前期无法作为牵头企业与相关子公司适用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按照传统加工贸易模式,两家公司作为独立经营实体,料件不能自由调拨,集团无法统筹调配两家公司的生产资源,集团内企业料件紧缺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们是从洋山海关举办的政策宣讲会上了解到拓展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适用范围这项政策的。”王庆军说,“积塔半导体虽然不是高级认证企业,但是在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内部管理规范、信息化系统完备,完全符合政策要求。”
洋山海关在了解到企业需求后,主动靠前服务,“一对一”对企业进行精准辅导。有效解决集成电路企业订单周期短和原材料订货周期长的矛盾,最大限度地灵活调配集团内企业产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上海关区新增加工贸易企业集团3个,涉及企业9家,包括集成电路、精细化工、工程机械等领域,累计进出口值67.73亿元。
聚焦降成本 激发企业成长动能
随着加工贸易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传统单耗管理模式存在刚性管理要求与企业生产实际不相适应、审批流程比较烦琐等问题。“取消单耗标准刚性管理要求,将单耗标准转化为单耗风险参数,实行单耗参数化管理模式”是加工贸易改革中又一提升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海关加工贸易单耗参数化管理改革系列措施的落地有助于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助推产业迭代升级“加速度”。
今年4月1日起,长沙海关在关区全面推广单耗管理改革,选取邵阳出口打火机和常德出口藠头罐头的加工贸易为试点产品,通过科学制定测算方案,多次开展复核现场测算,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最终科学确定了单耗合理参数范围。
“改革前,超出单耗标准的部分料件,公司需要以一般贸易方式征税进口。改革后,只要向海关提供工艺流程图、加工工艺说明等产品实际单耗证实资料,我们就能按照生产实际申报单耗作手册报核,不再受单耗标准限制。”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杨连新介绍,此项改革预计每年可为该企业节约成本100多万元。
长沙海关稽查处副处长朱明介绍,今年海关总署决定将加工贸易单耗参数化改革试点扩大到湖南等15个省市。这项改革措施,顺应加工贸易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柔性的参数化管理也有利于提升海关执法效率。
“通过海关审核后,我们的加工贸易成品出口退换业务可以跨一个核销周期办理,根据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可多出半年时间安排出口产品退换维修复出口等业务,这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产计划安排更从容、更合理,还可以避免超期补税,节约生产成本。”三星(天津)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成波介绍。
三星(天津)电池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电池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圆形动力锂离子电池业务,加工贸易是其主要贸易方式。据介绍,近年来随着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投入生产,企业用于加工生产蓝牙耳机锂离子电池等新产品的部分保税料件实际单耗也随着变化。
自今年年初企业首次应用“加工贸易单耗参数化管理模式”改革以来,企业已累计出口货物6000万元。该模式下允许企业不再受原单耗标准限制,根据生产实际耗用向海关申报单耗,预计可以为企业每年节约100余万元的成本。
近日,在东莞华科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工人忙碌不停。
“我们自去年以来参与了海关加工贸易单耗参数化管理改革,全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这也让我们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该公司关务负责人厉玄说。
黄埔海关作为第一批试点海关,在全国率先开展单耗参数化改革。据悉,黄埔海关关区参与试点的20家企业,540项成品按实际单耗办理了手账册备案、变更手续,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超过200万元。
同时,针对加工贸易电子行业普遍存在料件规格型号繁多、不同成品的生产工艺存在较大区别等情况,黄埔海关积极推进报核前申报单耗改革,享惠企业达135家,有效提升了单耗申报准确性,降低企业违规风险,减少海关审批次数400次,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约300万元。
“我们的交货时限一般都非常紧,以前要求在成品出口前申报单耗,不仅增加工作量,还特别容易忙中出错,报关的压力非常大。现在取消逐本手册核批手续,简化留样要求,允许AEO高级认证企业直接自主选择报核前申报单耗,企业按照生产实际在核销前申报单耗,大大节约了我们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每年起码为我们减少超500小时的申报时间。”东莞技嘉电子有限公司经理刘卫星说。
据统计,今年1~6月,黄埔海关关区包括技嘉电子有限公司在内的龙头企业加工贸易实际进出口值同比增长幅度均超过100%,液晶显示模组、无线电及显像组件等商品加工贸易实际进出口值同比增长超过30%。
享受到政策“大礼包”红利的,还有科思创聚合物(青岛)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产品为高效节能保温材料聚氨酯组合聚醚,建厂10余年来,加工贸易业务一直稳步发展。近期,这家企业为遇到的新问题愁眉不展。
“随着新产品开发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客户需要更快速更优质的服务与周转效率,但现有手册的运行模式给我们增加了很多管理上的困难。”该公司关务经理王斌说。
得知企业的实际困难后,黄岛海关积极回应关切,根据企业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帮助企业引入“以企业为单元”叠加“报核前申报单耗”的监管模式。
“这项是近期海关总署为助推加工贸易企业发展推出的一项新措施,允许在部分海关试点简化报核前申报单耗核批手续。”黄岛海关企业管理处加工贸易业务科科长高卓说。
“节约采购成本的同时,新监管模式还节省了不同手册保税原料对仓库的占用,降低了多本手册同时管理的难度,各个流程节约成本超过30万元。”王斌高兴地说。
据反馈,在新监管模式下,企业新产品备案的效率大大提升,减少了多本手册备案带来的原材料安全库存积压,节约成本340万元,激发了企业成长“新”动能。
近日,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轮集团”)生产的16265条全钢子午线轮胎,在山东港口青岛港顺利装船发往国外。山东是我国轮胎的重要生产基地。美国《轮胎商业》杂志公布的2023年度全球轮胎企业75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有六成来自山东。赛轮集团、山东玲珑轮胎有限公司、三角(威海)华盛轮胎有限公司等龙头加工贸易企业引领山东轮胎产业集群的发展。
青岛海关将赛轮集团纳入“轮胎行业定额参数单耗管理改革”,同时实施“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将单耗标准刚性管理转化为动态行业定额参数管理。以龙头企业带动成员企业共同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以促进整个轮胎行业原材料核销水平趋于透明合理,营造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产业环境,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海关这几项改革措施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定额参数单耗管理改革降低了我们生产过程中更换模具的频率和人员管理成本,进一步增强了新产品的竞争力。”赛轮集团关务负责人何彦坡介绍,“像我们东营公司的镶钉胎,不需要再向海关报备就可以直接外发到青岛进行镶钉工序,东营公司无须再采购镶钉设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使用绿色高性能橡胶新材料EVEC研制出的液体黄金轮胎,实现全周期内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大幅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何彦坡表示。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赛轮集团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3.8亿元。
截至目前,青岛关区已有19家企业试点申报单耗改革,累计减少海关审批次数172次,为企业节省运营成本507.86万元。
聚焦“释压力” “盘活”企业内生动力
获得企业强烈反响的还有《方案》中的优化集中内销手续政策。非失信企业只要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无须向海关进行备案审批,就可以直接享受按季度集中内销纳税的便利。
苏州工业园区的300余家加工贸易企业,一半以上都有集中内销业务的需求,此次出台的简化集中内销手续政策,进一步便利企业内销,畅通国际循环,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园区内的首诺高功能薄膜(苏州)有限公司年度内销金额达千万美元,涉及税款超千万元人民币,该企业关务人员顾竞表示,集中内销手续的优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节约了物流成本,便于企业加强自身内控管理的连贯性。
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江苏王子制纸有限公司也对这项改革措施赞不绝口。该企业是一家“制浆—造纸”一体化大型合资造纸企业,主要从事化学木浆、文化用纸及生活用纸生产。采用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木片等主要原料,保税进口料件生产的成品内销达90%。
“我们公司原材料需求量大,主要依靠加工贸易方式进口,进口原料生产的产品则以内销为主。去年全年,我们共进行集中内销补税25次,集中内销需求高、次数多、金额大。”江苏王子制纸有限公司报关经理朱振桥介绍说,“新政策‘优化集中内销手续’给我们带来的利好是实实在在摸得着的,每个月2000余万元的内销税款,无须向海关办理集中内销征税备案手续,显著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算起来每年可以释放至少1亿元的资金压力。”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批专业从事TFT-LCD研发制造的企业之一,在高端商务防窥笔电面板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领先。2024年,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新获得专利授权76个。“我们是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国有企业,改革措施推进后,我们和昆山龙腾电子有限公司组建了南京关区第一家非高级认证企业牵头的加工贸易企业集团。”该公司资材处处长吴杰灵介绍说。
“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适用范围的拓宽,有益于我们集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外企业的协调发展。简化国内采购设备出区手续后,我们集团在综合保税区内的国产设备得以快速运送至区外生产线。”吴杰灵说,“优化集中内销手续政策推行后,我们公司缴纳相同金额的税款内销补税报关单数量减少了93%,专利成果的转换得以加速,产品从生产到上市的时间平均缩短两天,产品在客户端的报废率减少了80%。2024年4月,进出口量已实现正增长。节约的时间成本、物流成本及报关成本都是实打实的红利,不断向好的趋势也让公司上下越来越有信心了。”
以改革创新政策击破传统加工贸易发展的“老症结”,助力加工贸易创新突围,赢取新竞争优势。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就是享此红利的一家企业。
据了解,该企业生产的照明领域接线端子有时会发生加工贸易货物短溢。根据2024年6月1日实施的《加工贸易货物“短溢区间”管理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在加工贸易账册管理中引入“短溢区间”弹性管理,为企业产生的幅度在【-1%,1%】之间合理误差短溢货物,符合不予处罚情形的,企业可依法办理征税或者调整账册,海关按照规定进行核销。
“海关将‘短溢区间’政策送上门,通过参加海关的培训课程和现场答疑解惑,我们后续办理业务会更加高效。今年1~6月,加工贸易出口额11052万元,同比增长133.41%,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也从三成提升至近六成,这离不开海关的精心帮扶。”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贸易经理刘兴表示。
加工贸易不作价设备是外商向与其有加工贸易业务往来的国内加工贸易经营企业免费提供的加工生产所需设备,可在海关申请办理进口保税,属于海关监管货物。在海关监管期内,不作价设备仅限于从事加工贸易生产制造,不得擅自在境内销售、串换、转入或抵押。
今年1月,商务部等10部门出台的《意见》中明确,将加工贸易不作价设备的监管年限由5年缩减至3年。此项改革可以满足外贸企业的经营需求,也有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长沙海关积极落实此项改革措施,为湖南加工贸易企业共计800余台到期不作价设备办理解除监管手续,约占全省处于监管期设备总量的60%,设备总值超过1.6亿元。
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南省使用加工贸易不作价设备最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公司关务负责人任雪华介绍,此前这些设备在海关5年监管期限内,只能生产加工贸易货物,如果要生产国内订单货物,需要首先申请解除监管,并补缴设备进口关税。改革后,监管期限缩短到3年,设备满3年后,即自动解除监管,不需要再缴纳进口关税,即可同步用于国内、国外订单的生产,公司一下子“盘活”价值过亿元的生产设备,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此前,为了助力该公司改进工艺、减负增效、扩大生产,长沙海关还积极向海关总署争取政策支持,推动该公司进口新型磨料按照加工贸易消耗性物料以保税方式进行监管,据该公司测算,今年可以节约超1100万元的进口税负成本。
近日,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贸易电子账册即将到期,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关员通过“保税+ERP”海关端调取企业核销期内进出数据与海关系统数据进行比对,比对一致后完成账册核销。
“以前核销大概需要20天,这次核销我们只用了2天,是因为我公司参与了海关‘保税+ERP’业务改革试点。”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人员王晓伟说。
“‘保税+ERP’监管改革是海关选取信息化系统完善、信用度较高的企业,将海关相关监管系统与企业ERP等信息化系统对接,自动采集海关监管所需的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与报关数据自动比对、核算核销,海关监管顺势嵌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保税货物的进、出、转、销、存进行动态协同监管。”兰州海关稽查处综合科科长岳晓丽介绍。
按照海关总署总体安排部署,兰州海关建立对接标准、规范数据接入、攻克相关技术难题,于2023年12月顺利完成系统对接。
系统对接后进一步简化加工贸易业务流程,海关系统可以自动采集海关监管所需的企业生产经营数据,通过与企业数据比对、印证,对保税货物耗用、处置全过程进行追溯,报核准备时间大幅压缩,同时,可以适时对企业ERP系统数据进行动态比对分析,评估企业管理水平,多角度检查、印证企业守法状况,发现异常后再开展实地验核,切实做到了“无事不扰”。
“‘保税+ERP’监管改革充分应用了数字手段,创新海关保税监管理念和方式 ,体现了智慧海关建设的要求,提升了保税监管效能,进一步落实了‘放管服’改革,减少了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干预。”岳晓丽说。
聚焦新业态 为产业发展“增活力”
维修生产设备、飞机发动机、电子产品部件……作为外贸新业态,保税维修业务也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展外贸空间提供了新赛道和新机遇。“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保税区外加工贸易企业开展自产产品的保税维修试点”,加工贸易改革措施进一步发挥保税政策优势,不断赋能新业态发展。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出口盾构机和隧道掘进机,产品都是专业化、定制化设备,与部分海外客户签有回购协议,在国外客户使用完后,企业会回购设备,进行翻新后再次出口。
盾构机体积、重量大,结构复杂,运输和维修的条件要求较高,“争取在综合保税区外开展保税维修业务”,一直是该企业想要寻求解决的诉求。长沙海关高度重视企业反馈的问题诉求,积极探索解决路径,同郑州海关、成都海关一起对此开展了专题调研,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建议,并上报海关总署。
今年1月,由商务部、海关总署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意见》中明确,支持开展盾构机等大型设备“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据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介绍,公司今年回购翻新产品约2800万元,如能享受保税维修政策,预计可以节约680万元的税款。
5月18日,在南京海关所属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监管下,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一批价值47万元的经保税维修的磁共振装置用线圈顺利出口至荷兰。
“得益于国家对保税维修业务需求的政策支持,我们公司获得了加工贸易项下开展自产出口产品关键零部件复进口售后维修的资格,有效助推我们开拓全球业务,进一步推动我们自产产品售后维修业务增长,1~6月,我们公司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3585万元,实现同比增长4.35%。”该公司进出口负责人杨婷介绍。
由于该公司的产品医疗设备单价高、生命周期长,能稳定地提供售后维修服务是该公司不断获取国际订单的强有力保证,极大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为保障保税维修业务开展,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开展保税维修备案、核销及边角料处置等疑难业务,助力企业合规开展生产。今年1~6月,该公司进出口总值超25亿元,同比增长33.72%。
兰州石化公司自2019年以来积极开展保税航空煤油业务。保税航空煤油以进口原油为原料,完成保税加工后复出口,运抵机场保税监管仓库,供符合条件的国际航班使用。开展此项业务有利于发挥甘肃省原油加工企业装置产能优势,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降低国外航班运营成本,吸引更多的国际直飞航班,对提升甘肃省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扩大对外开放,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为服务关区保税航空煤油全产业链做大做强,兰州海关所属金城海关建立“企业需求—海关响应—企业反馈”的闭环问题解决机制,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厘清原油从加工贸易到属地查检等各业务环节操作规范,进一步优化海关监管,对符合国标要求的同批次保税航空煤油,前置查检取样作业,提升现场作业效率,压缩检验流程时限超过1/3。今年以来,兰州海关备案原油8万吨,货值4800万美元;检验监管出口航空煤油2万吨,货值2003.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九成以上。
“面对生产需要,我们急需开展外租保税仓储业务,海关指派专人指导我们进行线上申报,对外租仓库管理和运营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同时采用‘互联网+’模式对外租仓库进行了视频连线验核,这真是既方便又高效。”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物流经理刘薇称赞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便利化水平,天津海关所属武清海关以智慧海关建设为契机,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加工贸易业务办理体系,对加工贸易从“前期备案”到“中期生产销售”再到“后期核销核查”的加工贸易业务全流程信息化办理。今年以来,武清海关办理核注清单删改130余笔。
“海关工作人员一次就能完成多个核查项目,真是省时省力又高效。”刘薇表示。
为了尽量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提高海关执法工作的效率,武清海关实施核查作业统筹叠加,实施“下一次厂,核多项事”,将监管、检查、核查等多项工作统筹叠加安排,使海关现场检查时间从多次下厂总计2~3天,缩短为一次下厂的6~8小时。在下厂前,武清海关依托海关数据统计功能,通过“海关系统数据”“企业财务数据”和“实际库存”三要素比对分析,研判重点企业风险线索,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模型对加工贸易企业开展进出口情况分析,对企业精准画像,提高执法效率。同时,定期向企业推送风险提示,推送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信息。
“海关工作人员还手把手指导我们加工贸易账册申报,多次现场指导我们对保税料件仓库和保税料件进行规范管理,在海关的帮助下,我们生产经营不断规范,感谢海关为我们深耕加工贸易保驾护航。”刘薇表示。
图 / 王喆
天津海关关员对加工贸易企业进口的保税料件进行实地监管。
图 / 高瑞刚
青岛海关所属青岛大港关员在加贸企业调研染布产品出口情况。
图 / 宋炳霞
天津海关关员在锂离子电池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实货监管。
图 / 李砚伟
深圳市畅思得电子设备维护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技术工程师们正对一批新到的平板电脑进行检测维修,一周后该批产品将会完成检修流程,通过深圳港出口重新返回全世界各地消费者手中。
图 / 何晓峰
上海海关所属奉贤海关关员对一批深加工结转保税柴油发动机进行实地监管。
图 / 高瑞刚
全国首架加工贸易项下生产的DA50飞机下线“飞”往加拿大,青岛海关所属青岛大港海关关员“点对点”指导企业完成加工贸易手册备案。
图 / 殷萍
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人员在进行笔记本电脑组装生产。
图 / 章少虹
黄埔海关所属东莞海关关员现场指导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单耗改革试点工作。
图 / 陈文澜
浙江嘉益保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精特新”企业。近年来,随着企业海外市场拓展,出口量猛增,进口原料的需要不断扩大。企业利用加工贸易带来的降本增效,有效提升出海竞争力。
图 / 王坤龙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的自行车产业作为河北省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石家庄海关所属邢台海关精准对接自行车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关企面对面”“送政策上门”等形式,探索“加工贸易+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