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聚焦新情况新问题 提出新思路新办法
——青岛海关创新“关企面对面”机制提升监管服务质效
作者:陈星华 孙大治 孙佳
文 / 陈星华 孙大治 孙佳
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拓宽和畅通企业、公众参与海关决策的渠道,是高质量高标准实施“智关强国”行动的重要内容。青岛海关聚焦“智关强国”行动主要目标任务,以“倾听企业呼声、助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创新开展“关企面对面”系列活动,构建起“企业点题、海关答题、推动落实、评价效果”的关企沟通闭合链条,解决制约外贸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以“智关”之“智”有效解决企业之“难”、服务“强国”之“强”,“智”“强”联动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自2023年7月活动开展以来,青岛海关已组织开展“关企面对面”活动12次,为175家民营经济、专精特新、AEO和跨境电商等企业解决问题诉求204个。
互动“面对面”沟通“心连心”
2024年4月29日,青岛海关组织第十二期“关企面对面”活动,现场宣讲海关新增17项高级认证企业便利措施、研发“样捷通”样品传递模式成效,辖区14家大宗商品重点进出口企业围绕进口粮食通关政策、提升查验效率、压缩实验室检测周期、优化查验异常处置等疑难问题现场提问,海关业务部门当场答复。
“今年一季度,青岛口岸进口粮食持续增长,港口粮食接卸和疏港作业压力较大,建议缩短实验室检测时长,加快口岸通关速度。”活动中,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先提出问题。
“技术中心作为海关监管执法的技术保障部门,承担着检验检测鉴定的重要职能,青岛海关专门攻克关键检测技术,有效压缩进境粮食全流程检测时长2天以上。”青岛海关技术中心主任回答提问并当众表态,将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流程、改进方法、充实人员、调配设备,持续提升实验室检测工作质效。
自2023年7月开始,青岛海关常态化开展“关企面对面”活动,开门纳谏、广开言路,邀请企业代表走进海关,围绕制约发展、影响通关物流等各个环节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海关予以当场答复,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青岛海关企业管理处处长介绍,本期“关企面对面”主要有两项创新,一是邀请企业走进海关实验室参观,实地了解海关检测化验流程;二是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扩大了企业覆盖面和政策宣传面。
通过本期活动设置的“走进海关实验室”环节,企业更深入地了解海关的检测技术和操作细节,实地参观了样品从接样、制样、检测到出具检测报告的全流程,增进对海关实验室检测工作的了解。
在现场座谈的同时,222家企业通过线上参加并互动,进一步扩大了活动效果和受惠群体。“这种‘企业点题、海关答题’的双向沟通模式更加高效,双方可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避免了泛泛而谈的低效沟通。”企管处处长表示。
青岛海关“关企面对面”活动搭建了海关政策与外贸实践的桥梁,活动中海关会围绕近期外贸政策进行解读宣讲,释放政策红利,提振外贸企业信心,稳定发展预期,在此基础上营造出守法便利的口岸秩序。在企业合理诉求范围内,想方设法积极支持,构建开放、互信、高效的政企关系。
聚焦“小问题”实现“大提升”
近日,在青岛前湾港区的海关查验平台上,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关员对一批进口天然橡胶进行取样,随即在手机上利用“样捷通”微信小程序录入样品信息,拍照上传,装入专用封识封箱。3分钟后,样品装入驻点专车,海关关员施加关锁,物流公司施加护卫电子锁,抵达港区闸口,核对信息后径直送至青岛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
这是青岛海关使用“样捷通”样品传递程序开展取样送检业务的一个工作场景。而通过“样捷通”实现取样送检工作效率“大提升”,源于“关企面对面”活动中企业提出的“小问题”。
针对“关企面对面”与会企业提出的实验室样品检测效率问题,青岛海关联合物流公司开展“样捷通”程序研发,将海关样品寄递与现代化物流企业配送相结合,依托现代物流实现样品高效传递,去年年底该程序在青岛地区隶属海关上线试点运行。
“原来我们代理的货物如果被海关系统抽中取样,遇到送样量大的时候,样品送到实验室的时间存在一定波动。现在海关采用‘样捷通’后,黄岛海关到技术中心采取专车模式,实现同城3小时内运达,最短运送时长41分钟,作业环节还可以实时推送至企业。”青岛信通达代理报关有限公司经理迟芳芳表示,货物通关过程中节省的每一分钟,都转化成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我们进口种子的检验周期明显缩短,送检的流程可查可见,更加高效。”山东金种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杨敬平说,通过参加“关企面对面”并反映相关问题,企业的送样流程得以优化,海关通过“关企面对面”实实在在地为企业解决了通关物流等多方面的跨境贸易难题。
黄岛海关查检一处副处长介绍说,采用“样捷通”样品传递程序后,海关内部样品管理的各个环节交接、用时一目了然,全程电子留痕、责任可追溯,各个节点可视可控,接送样全程闭环管理,有效提升了海关样品寄递、交接管理的便捷化、智能化、规范化水平,既确保监管全程安全可控有效,又大幅压缩了资金成本和行政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
截至今年4月底,青岛海关已完成关区内送样3000票、14540件,送样至关区外检测机构141票、263件,送检时长平均压缩约30%。
解决“一件事”办好“一类事”
青岛海关“关企面对面”活动本着“举一反三”的宗旨,通过反复研判和论证,把单个案例形成的解决方案固化为一类业务的解决方案,从解决“一件事”带动办好“一类事”,企业参与度不断扩大,个性化问题的解决方案拥有了普遍意义。
针对企业“优化自有罐式集装箱进出口监管模式”的诉求,青岛海关取消自有罐式集装箱报关单申报,实现空箱快速验放,惠及140家企业,年节省企业保证金4000余万元,压缩通关时间3~4天。
密尔克卫化工供应链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运输代理公司。“对于空的自有罐式集装箱,原先进出境时需要按照‘暂时进出货物’监管方式,办理暂时进出口备案与通关手续,在海关规定期限内复运出境或进境后销案。”公司海运部副经理介绍说。得益于海关的监管模式改革,现在仅用舱单就可以完成空罐的进出口通关,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更加便利。
山东省是我国化工品生产、贸易大省,由于使用罐式集装箱承运液态化工品具有经济实惠、快捷高效与安全性高等特点,部分企业选择购买罐式集装箱承运进出口液态化工品,并在国际贸易中周转循环使用。
在传统监管通关模式下,企业自有集装箱没有纳入船公司的集装箱调运体系,企业进出境自有罐式集装箱被视为“暂时进出货物”办理暂时进出口备案与通关手续,并单独申报报关单,通关时间较长,手续较为烦琐。
青岛海关通过“关企面对面”平台了解到企业关于优化自有罐式集装箱监管模式的诉求,梳理海关监管规定沿革与立法背景,制定了企业自有罐式集装箱监管通关模式改革方案,自去年9月开始实施。
新模式将以往罐式集装箱以通关申报为主线的监管模式,优化为以舱单物流监管为主线的监管模式,企业进出自有罐式集装箱空箱不再以“暂时进出货物”监管方式申报报关单,而是按照进出境空箱进行舱单申报,海关系统接收代理企业的空箱舱单与验放申请后,自动审核、放行,实现快速验放。对于装载了化工品的罐式集装箱重箱,企业只需对箱中的商品进行报关,罐式集装箱本身无须报关,也不再需要缴纳保证金。
此外,青岛海关还针对企业“优化保税仓储棉花二线出区查验流程”的诉求,推出“一次检验、快速出区”保税棉花检验通关新模式;优化进境木材“二线出区”动植物产品(包括木质包装)检疫指令执行方案,“一揽子”解决动植物产品(包括木质包装)“二线出区”检疫指令相关问题,木材每批次缩短通关时间1天以上。
(作者单位:青岛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