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打造智慧海关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请将摄像头对准需要查检的货物,展示一下这批货物的全貌,我们要按要求进行核对……”近日,杭州海关所属钱江海关关员通过“远程属地查检”新模式,对杭州天豪塑业有限公司一批准备出口的香水瓶木盖开展出口货物属地查检。钱江海关“远程作业中心”的海关关员通过视频连线,向企业提出查检指令。视频另一端的企业工作人员,按照指令要求配合完成查检。经过20多分钟的视频检查,所有项目查检合格,海关关员在业务系统中录入结果后,第一时间放行货物。
“远程属地查检”是海关总署推出的进出口货物监管新模式,也是智慧海关建设的重要举措。在该模式下,海关可通过视频系统,对部分低风险进出口货物开展远程查检作业,进一步提升货物的通关效率。
“海关推出的远程查检真的非常方便,不仅可以通过视频完成查检,文件资料也可以通过系统远程提交,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快速完成出口货物的属地查检业务,非常便捷高效。”杭州天豪塑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俞晓慧表示。
广州海关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推广应用“移动远程监管”等改革创新成果,推进更多进出口业务“零接触、网上办”,在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7月30日,广州海关所属清远海关关员通过“移动远程监管”模式,为励泰家具(清远)有限公司一批即将出口的家具实施远程属地查检。该模式下,企业实现了当日申请、当日查检、随报随检,出口产品快速发往海外市场。
“在移动远程监管模式下,海关可以快速实施远程查检,查检完即可放行,从预约到放行只需半天,通关效率明显提升。”励泰家具(清远)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梁桂健表示,今年前7个月,该公司已出口家具1242批次,货值超3100万元,目前出口业务进展良好,企业发展信心十足。
“移动远程监管”模式是智慧海关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该模式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了属地查检、核查等业务领域17项海关监管业务的智能化远程监管,减少海关关员下厂作业次数和企业等待时间,相较传统作业模式,单批货物从预约等待到查检完成平均时长可压缩1~2天。
长江作为贯穿我国东西的水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重庆等长江经济带地区外贸货物进出的主渠道。
长江航运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唯有聚力融合、互联互通,才能推动共享共治、共同发展。重庆海关依托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长江经济带智慧物流监管系统,整合海关、港口、船公司等各方数据,建立贯穿长江物流全过程的底账数据库,探索实现“启运港—在途—运抵港”全流程监管,以及“船—箱—货”的逐级精准监管、顺势监管、可视化监管。
运用地理信息和船舶实时定位数据,划定果园港锚地“电子围网”,进口转关运输船舶进入“电子围网”即向海关发送转关货物运抵报告,进而实现海关转关核销、报关单放行和查验指令的自动触发。通过与港口作业信息联动,货物卸船时港口吊塔自动识别集装箱状态,联动岸桥卡车按照海关指令实现放行及查验货物分流,货物在果园港转运效率提升30%以上,企业运营的制度性成本大幅降低。
近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内,1个出口集装箱通过智能分拨,被自动导引运输车送至智能空轨01号线,经与空轨配套的海关机检设备查验之后自动返回落至自动导引运输车上,直接运往岸边等待装船。
这是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基于青岛港智慧空轨项目推出的自动化码头出口货物“先期机检+抵港直装”新模式,与众不同的是,海关机检设备是架在“空中”的。
在该模式中,海关将机检设备安装在智能空轨上,与港口实现对查验指令的智能分拨,将含“机检”类指令的集装箱自动派发至与智能空轨配套的海关机检设备上,实现查验信息预处理、24小时在线智能审图以及集装箱生产作业管理系统和空轨运控系统自动处理。在这一全流程智能查验过程中,企业无须预约排队,无须集卡车运输到查验区验货,从而实现了进出口企业的“无感”通关,用时仅需22分钟。
新模式上线以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布控查验集装箱在青岛港南港查验区进行作业,需要通过运输车辆将集装箱运至查验区查验,查验结束再返回自动化码头,往返约4.5公里,存在运输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集装箱由自动导引运输车运送到空轨末端上轨,再根据系统指令运输,集装箱在空轨平稳运输的过程中,顺势经过空轨上的H986检查设备,获取的机检图像会第一时间传输到青岛海关联网审像中心进行分析。”黄岛海关查检一处机检审像科副科长邱明明说。
同时,青岛海关大力拓展“先期机检+智能审图”应用,构建了一套适用于空轨的集装箱在线检查系统,在不额外增加查验成本的前提下,利用新型空轨H986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实现对在轨运输集装箱100%顺势机检查验和机检图像智能化实时研判。
“这台H986设备是全球唯一一台针对空轨研发的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它改变了传统H986门式结构,取消了检入站,成为高度贴合空轨运行方式的海关监管手段。”邱明明介绍,目前每个集装箱物流调运等成本可降低约700元,提高查验效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查验成本。
山东港口日照港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全国唯一拥有四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单一港区,也是全国第一大原油上岸港,年均原油进口量5000万吨以上,约占全国原油进口量的1/10。
近日,停靠在日照港的“海洋”号油轮开始卸货作业。泊位边,青岛海关所属日照海关关员按照查验指令,同步使用原油智慧取样系统进行取样。
原油智慧取样系统是一种安装在泊位边卸油主管道旁,用于自动采集管输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代表性样品的装置。在船运油品开始卸货时,系统会根据设定自行从卸油主管道中抽取一定体积的样品,并由过滤器过滤杂质,最终收集进取样桶,取样过程贯穿整个卸货过程。
“现在,只要船舶靠好即可接臂卸货,实现边卸货边取样,取样工作不再受雨雪天气影响,大幅缩短了油轮留港的时间,提高了泊位的靠泊率。”日照港实华码头有限公司调度部经理刘仁峰介绍。对于需取样送检的进口原油,该项改革可为每艘运油船节省3小时以上的取样时间、8万~10万美元的费用。
青岛海关密切关注进口原油通关效率,积极推进智慧商检建设,根据进口原油取样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结合原油进口环节的特点,开展进口船运油品“随靠随卸”项目,安装使用原油智慧取样系统,实现原油的智慧监管。
“使用原油智慧取样系统后,只需将取样桶安装至取样柜中,然后根据港口提供的卸货计划设置总时长、取样次数等程序,等待系统自动取样即可。”日照海关驻岚山港办事处查验二科关员葛平金介绍。采用智慧取样系统,海关关员可通过远程监控确认现场情况,取样过程更加简单、安全。取样贯穿卸货全程连续进行,消除了人工取样的不确定因素,样品更具代表性。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日照口岸进口原油1092.8亿元,同比增长2.1%。
图 / 李维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