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监管改革——助企降本增效
海关持续深化业务改革,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强化监管模式创新,不断推动提升口岸“硬联通”“软联通”水平,助力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稳定。
中间品作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最为紧密的产品,是苏州外贸的基本盘,今年前7个月,苏州中间品外贸总值9028.6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外贸的比重保持在六成以上。
9月4日,立讯精密组件(苏州)有限公司的一批用于生产手机的中间品连接器即将完成装运后发往海外。“作为全球消费电子制造的重要供应商,公司为消费电子、通信、汽车及医疗等重要领域的下游企业提供关键中间产品。”该公司关务经理周华刚介绍,“我们的产品销往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7个月,公司累计出口货值达2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在江苏无锡,万睿视影像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一批X射线管有序下线,等待发运海外。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工业用、医用X射线管等产品的企业。X射线管成品是工业探伤设备、医用CT、X光机影像设备中的核心零部件之一,被誉为“整机的心脏”。“我们从国外进口各类组件、零部件,在无锡加工组装成X射线管成品,再出口到海外客户手中,最终装配到工业用探伤仪器以及一些高端的医用影像设备上。”该公司关务负责人张甜甜介绍,“得益于海关提供的集中查验、预约查验等便利化举措,我们可以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申报、预约检验时间,整体通关时间缩减50%。今年前7个月,我们公司实现进口组件总额超7907万元,同比保持多年连续增长。”
为增加江苏企业参与国际中间品贸易的底气,南京海关持续跟进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根据企业需求适配政策,指导企业掌握产品市场准入规则,第一时间告知监管措施变化情况。在业务现场设置预约查验通道,紧密衔接查验放行流程,提升通关效率。帮助企业用好惠企政策,促进企业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江苏中间品贸易高质量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专业化分工明显,各工序环节链条长、关联度高,中间品贸易是我国企业融入世界产业链的重要方式。
9月4日,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分56票报关单出口了137批中间品,包括集成电路、二极管、晶体管、可控硅等品类,货值合计约4216.73万元,分别出口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团化、国际化的集成电路封测企业,公司客户遍布全球。“今年以来,我们大力扩张先进封装规模,针对高附加值产品及市场热点方向,开发扇出型、圆片级、倒装焊等封装技术并扩充产能,同时积极布局Chiplet、2D+等封装技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企业报关部部长梁磊介绍,“借着半导体产业整体复苏的‘东风’,我们今年的出口额增长显著。1月至8月,我们集团在南通生产出口集成电路共计81.7亿元,同比增长23.3%,对墨西哥、越南等国的出口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增加。”
橡胶作为重要的工业中间品原材料,广泛应用于轮胎、密封件、减震器等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橡胶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近日,经南京海关所属江阴海关现场查验,江苏中橡化工贸易有限公司自越南进口的210吨混合橡胶顺利办结通关手续。“我们是一家橡胶化工产品供应链企业。今年以来,公司累计自越南进口混合橡胶3.16万吨,同比增长138.4%。”该公司总经理吴冬一表示,“由于进口橡胶单块重量大、装卸难,人工掏箱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增加企业成本,如何提升进口橡胶的物流效率是我们尤为关注的。”为助力进口橡胶高效周转,维护企业供应链安全稳定,南京海关所属江阴海关大力推广实施提前申报、“船边直提”等便利化措施,同时优化监管方案,开展现场办公业务模式,查验现场由码头转运至企业仓库,通过厂内自卸车,一个集装箱的橡胶卸货时长由4小时压缩至10分钟,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我们公司生产的光耦合器已进入车规级,与厦门市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高速电机产业高度契合。”据厦门华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唐可勤介绍,公司拥有的高端光耦半导体技术填补了国内车规级超高压光耦的空白,是国产光耦第一品牌。
目前,厦门华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已与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等形成战略合作。以其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是福建省中间品贸易的绝对主力。
福建厦门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光电平板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城市,平板显示产业上下游的无缝对接吸引了天马、冠捷、友达光电、电气硝子等一批知名企业扎根发展。
“近年来,我们布局了汽车行业的面板制造,车载触控屏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机遇。”据友达光电陈柏聪介绍,在海关的支持下,友达光电由来料加工向进料加工转型,实现自主接单、自主定价,进一步拓宽市场,新增客户包括通用、福特、吉利等上百家全球知名车企。“我们针对车载触控屏产品迭代快、个性化强的特点,推动企业享受成品退换、集中申报等海关加工贸易改革应用,每年可为企业减少税负200万元。”
“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是友谊关口岸最生动的写照。在这里,中越双方口岸紧贴边境线开展设施建设,货物抵达口岸后直线运输距离不到一公里即可完成进出境。良好的区位优势,吸引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公司在这里落地开展货物集散。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经友谊关口岸对越南进出口总值2128.5亿元,同比增长28%,特别是手机芯片、太阳能电池等供应链产业链中间品流通频繁,其中经友谊关口岸出口的易失性存储芯片113.6亿元,电脑零件7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倍和124.6%。
“我们公司2020年成立并在口岸开展保税仓储业务,主要进出口手机、电脑零配件等电子产品。我们在口岸租赁仓库,备货存货,根据境外工厂生产需求及时报关出境,从口岸到工厂直线距离200多公里,4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十分方便快捷,做到了国内仓储、国外生产。”广西海纳百川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梁鹏奋介绍。
为解决进出口企业在边境落地仓储的需求,南宁海关所属友谊关海关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依托综合保税区独特优势,持续推动保税仓储业务发展,实行“两链仓储中心”监管模式改革,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货物仓储充足,快速通关。
“通过监管模式改革,企业货物可先在口岸入仓,我们将监管嵌入企业物流环节,实施顺势监管、精准监管,帮助企业货物在口岸仓库完成仓储、查验、拼装、分拨,解决拼装货物查验难的问题,为企业节约成本、提升运力,同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增加仓库的需求,持续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友谊关海关监管八科副科长高璐介绍。
除通关环节加大服务力度外,友谊关海关积极依托职能优势,加强对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企业的服务力度,积极帮助企业规范贸易行为,规避贸易风险,助力企业在国际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目前从友谊关口岸进出口的中间品货物大多数为电子产品,有电脑、手机配件等,这些货物大多带有锂电池,属于危险货物,为解决监管难题,我们推动建成口岸危险品监管仓库,保障口岸具备此类货物查验能力,避免企业多头跑,来回跑。同时及时开展监管政策宣讲,及时通报国外政策法规变化,帮助企业规范申报,及时调整出口方向,规避贸易风险。”友谊关海关监管一科副科长谢显鹏说。
随着口岸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口岸营商环境持续向好,让更多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企业坚定了发展信心。“我们公司主要业务是进出口机电零部件,发往越南北宁、北江的加工厂,含锂电池的电子产品通关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自从口岸建成了危险货物监管仓库以后,允许含锂电池的产品从这里通关,找我们合作的客户越来越多,今年前7个月,我们已经出口了近5000柜货物,价值约7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0%。”广西华泰国际物流货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光华说。
图 / 杨阳
南京海关所属南通海关关员在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对出口中间品开展实地监管。
图 / 祝婕女
厦门海关支持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增产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