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专家谈: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概况及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展望
作者:雷曜 熊鹭 杨健垒 汪泠妤
文 / 雷曜 熊鹭 杨健垒 汪泠妤
当前,世界各国在积极进行绿色转型的同时也在绿色经济市场开启争夺战。中国一方面逐步占据全球绿色经济市场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受到来自欧美国家的贸易阻击。欧盟已于2024年7月5日正式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收最高36.3%的临时关税。 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在成员国投票中获得了足够支持,决定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45.3%关税,为期5年。本刊特邀请相关专家分析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概况以及当前我国新能源车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及其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
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概况
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但渗透率仍低
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供给和政策驱动下呈现三个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美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早,但早期发展缓慢。2018年以前美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很低,主要原因在于车型供给有限、政府驱动弱,基础设施欠缺。
随着特斯拉于2018年推出一系列畅销车型,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供给结构逐渐丰富,当年销量增幅达75%。但由于政策支持下降,2018年至2020年市场渗透率增长停滞。
2021年,美国政府密集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是首次明确未来零排放新车渗透率,要求2030年达到全美电动化率50%。二是大幅度增加补贴力度和补贴限制。恢复购车补贴并上调补贴上限,增加消费者补贴。三是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链投资。预计将在2030年建成50万个公共充电站,投资超过70亿美元用于电池制造、材料和回收。政策驱动下,2021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翻番,并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的2.1%跃升至2023年的9.3%。
尽管如此,美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仍然远低于中国和欧洲市场。基础设施缺口和政治不确定性是制约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原因。长期来看,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受到内生需求不足的限制,这既由油价低廉等经济因素引起,也受城市集群分散等非经济因素影响。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换挡,减排目标下市场空间广阔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驱动特征明显。2019年欧洲各国补贴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陆续出台,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加速增长期。2020年欧盟实施了全球最严格的汽车行业减排政策,最终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净零排放。此后,欧盟各国普遍加大相关奖惩政策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两年几近翻倍增长。2021年渗透率突破20%,成为当时全球景气度最高的市场。2022年后,减排达标压力趋弱,补贴政策有所退坡,叠加俄乌冲突导致供应链承压,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和渗透率趋缓。其中,英国、德国分别于2022年6月、2023年12月取消电动车补贴;法国2024年新政策仅对满足要求的车型提供补贴。
尽管如此,欧洲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目标并未改变。欧盟成员国依然坚持2035年净零排放目标。新能源渗透率(目前仅约为20%)增长空间依旧广阔。此外,欧洲加大投资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力度。欧盟将通过升级连接欧洲设施计划(CEF)投资300亿欧元用于2021年至2027年的交通、能源和数字项目,其中包括充电基础设施(如图2所示)。
非洲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逐渐显现
非洲电动汽车市场增长前景广阔,受到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的共同推动。例如,肯尼亚政府推出“电动交通”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电动汽车占比提高到5%。肯尼亚电动汽车注册量从2022年的475辆增长至2023年的2694辆。南非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出色,销量从2021年的896辆增长至2023年的7746辆,市场占比不断攀升。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埃及政府计划投资约15亿美元用于扩建本国电动汽车制造厂和充电站,以支持新能源汽车普及。同时,非洲国家也在积极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刚果(金)的钴和摩洛哥的磷酸盐,来支持电池的生产。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对非洲出口量同比增长291%,比亚迪、长城、吉利、东风等中国车企在非洲市场重要性凸显。中国车企正积极寻求本地化生产,以推动非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及其影响
我国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受到严格限制,但实质影响较小
美国率先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2024年5月,美国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其中,电动汽车关税涨幅显著,拟从原有的25%提升至100%;动力电池关税从7.5%提升至25%,电池零部件关税也从7.5%提升至25%。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电动汽车关税调整于9月27日正式生效。美国的强硬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盟的贸易政策走向。通常美国贸易政策的改变,会迫使欧盟重新评估贸易策略和经济合作方向。
但美国征收高额关税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实质性影响较小。2023年我国直接向美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占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总量的比例不足1%,可见中国并不依赖美国市场。
欧盟关税调整对我国电动汽车出口影响较大
欧洲是中国电动汽车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欧洲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持续增长,在环保和减排政策推动下,对纯电动汽车的需求更为旺盛。
2023年中国向欧洲出口纯电动汽车占比达38%,远超其他地区。纯电动汽车向比利时出口金额最高(约50.92亿美元),其次是英国(约43.93亿美元)(如图3所示)。
从市场份额看,2023年欧盟销售的电动汽车约19.5%(近29万辆)为中国制造,预计该比例在2024年有望上升至25.4%(如图4所示)。国际能源署(IEA)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制造商能够利用规模经济和本土供应链优势,将生产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售价通常比欧美制造电动汽车便宜20%至30%。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调整对我国供应链协同构成挑战。目前我国众多汽车制造商已进入供应链整合协同发展阶段。伴随欧盟反补贴调查,从上游核心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延伸至中游整车制造,再扩展到下游充电服务与售后,车企均需适应市场变化。全产业链或将面临生产规模调整或产能重新分配,供应链重组压力加大。
加征关税可能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建厂的催化剂。一些欧洲国家鼓励中国企业在当地建厂。例如,2024年6月,在宣布征收40%额外关税的同时,土耳其工业部与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制造商就在当地投资建厂进行深入讨论。此外,包括匈牙利、波兰、西班牙、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国家,已经出台激励措施来吸引中国汽车制造商到欧洲建厂,包括提供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优惠等。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展望
加强与美国沟通和协商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发展迅速,但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相对有限,美国采取的关税政策很大程度上基于政治考虑而非市场竞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与美国沟通和协商,建立更为有效的双边对话机制。通过外交和贸易渠道,促进深化理解,减少冲突,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应充分利用现有国际规则保护自身利益,特别对于绿色产业,通过强调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在全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提高国际社会认可和支持,探索与美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可能。
通过与欧盟成员国积极斡旋缓解关税调整的影响
欧盟内部对此次反补贴调查存在意见分歧。2024年10月4日,欧盟成员国就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进行投票。投票结果显示,10个国家投赞成票,5个国家投反对票,12个国家投弃权票。根据欧盟规则,该提议获得通过。
一方面,德国、匈牙利等国反对关税调整,担心此举可能引发贸易反制。
德国是中国市场重要的汽车供应国,2023年德国汽车出口中国总额达257.4亿美元,远高于其他国家及地区(如图5所示)。匈牙利与中国合作关系密切,比亚迪正在匈牙利建设欧洲第一家工厂。2024年7月,匈牙利已向欧盟提交关于加快欧盟向电动汽车转型的提案,表示不支持保护主义和市场限制措施。
另一方面,法国、意大利等国支持加征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法国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中低价位,担心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给本国汽车制造商带来压力。瑞典、比利时等国对此持模糊态度。
建议从主要成员国间的分歧出发,平衡各方利益,寻求和解。应积极争取德国、匈牙利支持,通过对话协商寻求通过价格承诺或其他方式解决争端。
升级新能源汽车海外供应链布局和规划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通过整车出口方式进入欧洲市场,面临高额关税和运输成本。长远看,应考虑在欧盟直接建厂,加速新能源车及关键供应链在当地布局,通过与当地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或合资生产等方式降低成本,共享资源。特别是在东南欧等汽车产业较弱的地区,可利用当地优惠政策,适当降低股份融入市场;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更好理解当地市场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并扩大市场份额。
持续开拓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开拓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应对关税壁垒的重要策略。非洲丰富的锂和镍资源为电动汽车电池生产提供原材料保障,此前比亚迪已与非洲锂矿矿山达成收购意向。同时,非洲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根据麦肯锡和壳牌基金会预测,2025年其电动汽车和摩托车销量将达到34万辆至82万辆,到2040年预计增至380万辆至490万辆。目前我国车企在非洲的市场开拓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如哪吒汽车在肯尼亚开设首家门店并计划扩展至100家,塞内加尔与中国企业合作启动西非首个电动公交项目。
同时,东南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年轻化,以及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为我国车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东盟汽车联合会预测,东南亚地区电动汽车市场价值将在2027年达到26.653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73%。目前比亚迪在泰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已在罗勇府建立工厂,实现了本地化生产,2023年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40%。
通过持续的市场投入和技术创新,中国车企有望在新兴市场实现长期增长,并在面对国际市场挑战时展现出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注:其中雷曜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的意见。
图1 2012年至2023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
■销量 ━━渗透率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万辆
%
10
8
6
4
2
0
150
120
90
60
30
0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图2 2018年至2023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
■销量 ━━渗透率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万辆
%
25
20
15
10
5
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图3 2023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分国别出口金额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亿美元
60
50
40
30
20
10
0
比利时
英国
西班牙
泰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以色列
德国
荷兰
斯洛文尼亚
━━中国占欧洲市场份额 ┈┈预测
数据来源:运输与环境组织(T&E)https://www.transportenvironment.org/Agency, IEA)
图4 2019年至2027年中国制造电动汽车欧洲市场份额变动趋势及预测
%
30
25
20
15
10
5
0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图 / 高瑞刚
在青岛海关监管下,出口的新能源汽车缓缓驶入新金桥5号滚装船。
图5 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分国别进口金额和数量
■进口金额 ■进口数量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十亿美元
万辆
25
20
15
10
5
0
25
20
15
10
5
0
德国
日本
美国
斯洛伐克
英国
奥地利
墨西哥
韩国
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