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2023年我国对进口产品实施贸易救济及典型案例评述
作者:孔海文 高扬 查贵勇
文 / 孔海文 高扬 查贵勇
在国际竞争加剧、贸易摩擦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我国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借鉴各国成熟经验,不断完善我国贸易救济制度和实践。其中,针对部分产品进口数量激增或通过倾销、补贴扰乱市场秩序,造成国内产业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商务部依法开展贸易救济调查和实施贸易救济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内产业安全,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国对进口商品开展反倾销救济调查情况
2023年,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方式,我国共对进口商品启动1起反倾销调查——丙酸(美国),同比减少1起;未发起反补贴调查和保障措施调查。
2011年至2023年,我国对进口产品共启动12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111起,占比88.8%;反补贴13起,占比10.4%;保障措施1起,占比0.8%(如表1所示)。
我国对进口商品实施和终止贸易救济措施情况
2023年,我国新实施贸易救济措施1起,到期终止实施贸易救济措施1起,期中复审终止实施贸易救济措施2起(如表2所示)。
按照我国统计口径,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共有71起贸易救济案件仍在采取措施。其中,反补贴案件6起,反倾销案件64起,保障措施1起,涉及产品55个。这些措施依法保护了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进口的损害。
我国对外贸易救济复审启动与裁决情况
按照WTO统计口径,2023年,我国依法对大麦、葡萄酒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期中复审调查,并对大麦作出终止“双反”措施的期中复审裁决。
同期,我国依法对邻氯对硝基苯胺(1起)、相纸(3起)、甲基异丁基(甲)酮(3起)、间苯氧基苯甲醛(1起)、苯乙烯(3起)、卤化丁基橡胶(4起)、光纤预制棒(2起)、氢碘酸(2起)、乙醇胺(4起)、丁腈橡胶(2起)、正丁醇(3起)11种进口商品启动反倾销期终复审调查;对氯丁橡胶(3起)、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1起)、干玉米酒糟(1起)、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2起)、共聚聚甲醛(3起)5种进口商品作出反倾销肯定性期终复审裁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5年;对干玉米酒糟(1起)、马铃薯淀粉(1起)2种进口商品作出反补贴肯定性期终复审裁定,继续征收反补贴税5年。
我国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案例分析
大麦是一种禾谷类作物,主要用于酿酒、饲料生产等活动,也可作为种子。大麦可直接或通过加工后食用,归入HS编码10031000和10039000。由于HS编码10031000(品名:种用大麦)进口数量极少,且仅用于特定用途,因此,本文主要分析HS编码10039000(品名:其他大麦)。
涉案产品反倾销与反补贴过程
我国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历时5年之久(如表3所示)。
涉案产品反倾销调查效益显现
第一,自澳大利亚进口大麦骤降,贸易转移效应凸显。在2019年前,澳大利亚长期占据对华大麦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如2017年我国自澳大利亚进口大麦648万吨,占我国进口大麦总量超过70%。2018年至2020年,我国自澳大利亚进口大麦数量逐渐降低,分别为389.76万吨、231.57万吨和149.15万吨。自2021年起,我国已无自澳大利亚进口大麦。与此同时,我国自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大麦数量激增,贸易转移效应显著,如2021年我国自法国进口大麦364.68万吨(2017年仅22.28万吨),占总进口量的近30%。
第二,我国进口大麦均价呈现上升趋势,加大下游产业经营压力。受对自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双反”措施影响,除2020年进口价格有所回落外,2018年至2022年,我国进口大麦平均价格持续上升,推动国内大麦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但在2023年终止对澳大利亚大麦“双反”措施后有所回落(如表4所示)。
我国大麦对外依赖度高达80%,其中75%的进口大麦用于酿造啤酒。因此,持续上升的大麦进口价格,给我国啤酒产业带来较大冲击,啤酒产量有所下降(如表5所示)。中国酒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大麦采购成本占我国麦芽生产企业采购成本的80%~85%,部分高达90%。进口大麦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给中国麦芽加工产业和啤酒产业造成很大成本压力。例如,某国产啤酒行业龙头企业的啤酒业务平均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给企业经营业绩带来较大压力,与2019年相比较,2020年该公司啤酒产量下降4.5%,平均成本上升9.68%,毛利率下降3.49%(如表6所示)。
第三,我国大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持续性回升(如表7所示)。受益于大麦价格持续回升、新品种选育工作持续推进、国家强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全产业链合作机制构建等综合施策的推动,我国大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已持续性回升,且预计2024年大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将进一步提升,表明我国进一步夯实终止对澳大利亚大麦进口“双反”措施的基础。
取消对澳大利亚大麦进口“双反”措施效果明显
2024年以来,我国终止对澳大利亚大麦进口“双反”措施效果持续显现。2024年一季度,我国大麦进口量达443.4万吨,同比增长162.2%;进口金额88.10亿元,同比增长89.5%;进口均价1986.80元/吨,同比下降27.7%;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872.1万千升,同比增长6.1%;某啤酒行业龙头企业营业成本60.45亿元,同比下降8.46%,毛利率提高至40.44%,同比提高2.12个百分点,创近5年来的新高。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学院 中国海关传媒中心)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业务的办理要求请询主管海关。
表1 近年来我国对进口产品启动贸易救济调查总体情况(单位:起)
年份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11年至2023年
反倾销72416144021111
反补贴1131400013
保障措施100000001
合计92519158021125
表2 2023年我国对进口产品实施与终止贸易救济措施情况
品名措施涉案国家(地区)类型时间备注
聚碳酸酯反倾销中国台湾初裁2023年8月15日临时措施
酞菁类颜料反倾销印度初裁2022年11月1日临时措施
终裁2023年2月27日征税5年
相纸反倾销英国终止2023年3月23日到期终止
大麦反倾销和反补贴澳大利亚终止2023年8月5日期中复审
注:英国自2021年起独立统计。
表3 我国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情况
时间阶段备注
2018年10月9日反倾销调查立案申请中国国际商会代表国内大麦产业提交申请
2018年10月29日反补贴调查立案申请中国国际商会代表国内大麦产业提交申请
2018年11月19日反倾销调查立案
2018年12月21日反补贴调查立案
2020年5月19日“双反”调查终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2020年12月16日WTO争端解决磋商申请澳大利亚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交申请
2023年3月20日“双反”期中复审调查申请中国酒业协会提交申请
2023年4月14日“双反”期中复审调查立案
2023年8月5日“双反”期中复审调查裁定终止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表4 2017年至2023年我国大麦进口均价和国内市场价格(单位:元/吨)
年份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
进口均价1389.81611.91814.11602.91843.02351.12339.3
国内价格1855200119922055247830052653
表5 2017年至2022年我国啤酒产量(单位:万千升)
年份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
产量4401.493800.833765.293411.113562.433568.673555.5
表6 某国产啤酒行业龙头企业的啤酒业务经营状况分析
年份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
营业成本(亿元)163.43168.63176.47187.75200.39205.41
产量(万千升)767777742758782741
平均成本(元/升)2.132.172.382.482.562.77
毛利率(%)37.7038.9435.4536.7336.7838.51
注:产量不包含本公司自联营及合营啤酒生产企业外购产品的产量;平均成本=营业成本÷产量。
表7 2016年至2023年我国大麦种植面积及产量
年份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
种植面积(千公顷)360.9330262.5510.6509542560.2597.9
产量(万吨)119.2108.595.6201.1203.6213.4219.2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