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西部地区外贸增速领跑全国
作者:傅丽环
文 / 傅丽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度融合,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外贸规模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2023年,西部地区外贸实现3.74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117.1%,大幅领先同期全国整体水平(61.7%),占我国外贸总值比重提升2.3个百分点至9%。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擘画了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新蓝图,为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以来,西部地区外贸表现活跃,成为全国外贸增长最快区域。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8个月,西部地区进出口2.58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高于全国整体增速4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的9%。其中,出口1.58万亿元,增长12.4%;进口1万亿元,增长6.4%,进、出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外贸加速跑
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稳定增长,国际集散分拨能力显著增强
西部地区产业和消费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效果持续显现。同时,随着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建设不断推进,西部地区已逐渐由国际物流的末端走向前沿,成为我国向北、向西、向南开放的重要枢纽,国际市场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2023年,以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分别较2013年增长101.4%、110.6%、282.2%,均高于全国同期增速。今年前8个月,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11万亿元,增长9.2%;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7163.8亿元,增长7.9%;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376.3亿元,增长21.4%,比重提升1.6个百分点至16.9%。
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西部地区扩大开放的生力军,龙头企业实力大幅提升
西部地区开放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健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外贸活力持续提升,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由2013年的1.8万家增加至2023年的3.6万家。今年前8个月,西部地区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3.5万家,同比增加15.4%。其中,民营企业占西部地区实绩进出口企业数量比重由2013年的79.8%提升至2023年的90.8%、贸易规模占比由46.9%提升至55.3%。
同期,民营企业贸易规模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5.4%,贸易规模达1.43万亿元,增长14.3%,拉动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长7.6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702.6亿元,增长10%,占29.8%;国有企业进出口3435.5亿元,下降2.7%,占13.3%。
头部企业影响力逐步提升,2013年西部地区有8家企业列全国外贸值前100位,2023年入围全国外贸值前100位企业增至11家。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长态势良好
西部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拓展陆运、空运网络,提升通道辐射能力。2023年,陆路、航空运输分别进出口1.07万亿元、1.02万亿元,分别较2013年增长166.8%、132.2%,合计占西部地区外贸比重由48.9%提升至56%。今年前8个月,四川、重庆航空运输进出口规模已居全国第5位、第8位,合计占我国航空运输进出口的10.8%。
在便捷的物流通道助力下,西部地区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2023年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2.21万亿元,占西部地区外贸比重较2013年提升8.4个百分点至59%。今年前8个月,西部地区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增长19.8%,规模达6349.1亿元。
优势产业出口地位持续巩固,新兴产业弯道超车
西部地区发挥区位、人口、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逐渐形成后发优势。电脑出口占全国比重由2013年的27.2%提升至2023年的45.2%,今年前8个月进一步提升至46.2%;手机、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分别由2013年的占比0.9%、4.3%提升至今年前8个月的6%、4.5%。
同时,西部地区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较2013年增长896.7%,大幅领先全国整体水平。今年前8个月,西部地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出口分别增长136.6%、8.8%、14.8%。其中,云南人用疫苗、四川无人机、陕西电动汽车出口分别列全国第2位、第3位、第6位。
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回暖
得益于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回暖及以AI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新浪潮推动,西部地区半导体产业发展动力强劲,带动上游零部件进口需求增加。今年前8个月,西部地区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分别进口2687.1亿元、386.5亿元,增速分别由去年同期下降24.2%、30.9%转为增长18.5%、20.8%。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着力提升战略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持能源性、资源性等商品进口。今年前8个月,进口大宗商品3331.2亿元,增长7.8%,占西部地区进口总值比重提升0.4个百分点至33.1%。其中,金属矿砂、能源产品进口分别增长16%、2%。
外贸亮点
协同推进,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加速融入国际市场
今年前8个月,西部地区出口农产品541.7亿元,增长21.3%,高于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16.9个百分点,拉动西部地区出口增长0.7个百分点。农产品出口火热的背后是西部12省区市各部门打好政策组合拳,设立农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不断优化通关流程,压缩通关时间,确保“抢鲜”出口;是数字科技赋能,将传统工艺与技术创新相融合,深化加工、多方联动,全力促进产业链提质增效,以“智造”擦亮“土特产”品牌;是高水平开放打破贸易壁垒,借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展边境经济合作、培育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打通物流筋络,不断拓展出口合作“朋友圈”。
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出特色产品走俏全球。西部地区葵花子、咖啡和柠檬等出口居全国第一位;四川鱼油、广西大蒜、重庆鲜葡萄和新疆柑橘出口增势强劲,分别增长98.9%、1.7倍、2.6倍和4.3倍。
四通八达,西部陆海新通道跨越山海通达全球
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速延伸,成为纵贯我国西南地区的黄金物流通道,对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意义重大。今年前8个月,西部地区经新通道进出口4544.6亿元,增长15.7%,高出西部地区外贸整体增速5.7个百分点,占西部地区进出口总值的17.6%。其中,广西、四川、内蒙古和新疆经新通道进出口分别增长22.3%、36.8%、91%和233.6%,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促进西部地区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带动经济繁荣发展。
新通道以重庆为物流和组织运营中心,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构建水路、铁路、公路间货物快速转运的多元一体化运输模式,以点织线成网,通达世界。5年来,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等多种物流常态化运作,通道畅联水平和枢纽能级显著提升,运输规模不断扩大,新通道班列开行总量超3万列,铁海联运班列累计运输货物超310万标箱;通道目的地不断拓展,从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6个港口增加至124个国家和地区的523个港口。今年前8个月,西部地区经新通道以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方式分别进出口2429.8亿元、2037.3亿元、77.5亿元,分别增长21.4%、10.2%、0.6%。
新通道助力西部地区开拓多元市场,深化产业、经贸融合,为优势产品出海出边搭建了快速便捷的贸易通道。今年前8个月,西部地区经新通道出口农产品176.9亿元,增长22.6%;电工器材、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均增长79.5%,合计拉动西部地区经新通道出口增长6.8个百分点,集成电路、锂电池、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7倍、3.8倍、1.2倍。与此同时,新通道对保障大宗商品供给,战略资源储备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地区通过新通道进口金属矿砂851.9亿元,增长15.1%。
(作者单位:重庆海关)
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西部地区进出口值月度走势
■进出口值 ━━同比
亿元人民币
%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24年前8个月我国西部地区主要进出口商品
出口
进口
商品
机电产品
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集成电路
汽车(包括底盘)
电工器材
劳动密集型产品
其中:纺织服装
塑料制品
农产品
商品
机电产品
其中:集成电路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金属矿及矿砂
其中:铜矿砂及其精砂
铁矿砂及其精砂
能源产品
其中:原油
煤及褐煤
农产品
金额(亿元) 10431.5
2845.1
1681
984.3
546.2
2360
1284.8
296.4
541.7
金额(亿元) 4232.8
2687.1
386.5
1774.3
886.7
481.4
1230.2
616.1
483.3
985.6
同比(%)
14.7
7.3
30.3
37.9
14.7
14.8
7.7
36.4
21.3
同比(%)
14.0
18.5
20.8
16.0
17.6
22.4
2.0
5.5
-3.3
-1.2
图 / 邓茗芳
成都海关所属青白江海关关员验放经中欧班列出口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