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优化“单一窗口”促进安徽跨境贸易便利化研究
作者:陈加强 张正文 经德伟
文 / 陈加强 张正文 经德伟
2024年前8个月,安徽省进出口总额5529.6亿元,同比增长7.5%,进口额和出口额在中部地区均列第一位。安徽省进出口发展进入快车道的背后,离不开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安徽‘单一窗口’”)的有力支撑。
中国(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现状
2017年8月,安徽“单一窗口”上线试运行,当年12月通过验收并正式运行。安徽“单一窗口”包括中央标准功能和地方特色功能两大类。目前,中央标准功能涵盖23大类875项,基本覆盖了口岸通关各个环节,已实现与30个相关部委单位的系统对接;在中央标准版本的基础功能模块上,基于安徽省发展特征和关键需求,安徽省口岸办携手合肥海关共同发力,不断完善地方特色功能,目前已上线市级专区(合肥、滁州、池州、黄山)、金融服务(建行安徽省分行、徽商银行)、长三角一体化专区、RCEP服务专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安徽“单一窗口”移动服务端等功能共计15项。此外,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进出口贸易发展大圈,通过安徽“单一窗口”平台特色功能,实现了沪苏浙皖部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截至2024年6月,安徽“单一窗口”累计服务活跃用户2.4万余家,其中省内企业5000余家,居中部地区第一位,业务总量突破2700万票,年均增长374%;开通18家银行线上金融服务,累计签约企业4500余家,其中申请线上融资贷款企业1100余家,申请金额超10亿元。办理国际结算业务企业1200余家;出口信用保险生效保单累计数量超过10000份;累计组织218家代理(服务)企业发布口岸收费清单近3400条;全年累计服务企业咨询7.68万次,做到企业零投诉;召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各市业务培训会35次,累计受益企业超8000家。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安徽跨境贸易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
减少进出口企业的贸易成本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过整合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的业务,实现了“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避免了企业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重复申报和审批,大幅减少企业在货物通关方面的投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各类信息和支持,高效完成贸易流程,原有的线下打印原产地证、申领许可证、提交报关单证等全部改为线上操作,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例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出的智能“预约申报”模式,将货物申报时间由1天缩短到半小时,船舶申报时间由2天缩短到2小时。
提高口岸营商环境的透明度和公平度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企业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政策解释和流程说明,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误解和纠纷,提高了政府部门在贸易监管和服务方面的透明度。例如,安徽“单一窗口”上线了口岸收费信息公示,相关口岸单位的收费信息线上可查且一目了然。安徽“单一窗口”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不断发布国际贸易相关政策和流程,帮助企业快速了解业务和办理流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标准化运作,让所有企业都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申报和审批,确保竞争的公平公正。
降低市场门槛,促进跨境贸易繁荣发展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的建设和运营,间接推动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手段,提高了贸易流程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降低了进出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和成本,使得更多企业能够参与跨境贸易,从而促进跨境贸易的繁荣发展。安徽“单一窗口”设立了专业的客服团队,帮助省内企业快速了解办理跨境贸易各项业务的流程,降低入场门槛和难度,使企业更加便利地拓展国际市场。
合肥海关积极作为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推进企业成本再压缩、通关再优化
2024年上半年,合肥海关积极落实“能免尽免”优惠政策,办理科教和鼓励类产业征免税确认7000余份,减免两税超3亿元;持续落实“能惠尽惠”便利行动,加强RCEP原产地规则和关税减让政策宣讲行动,各类原产地证书的签发份数、享惠货值同比分别增长24.4%、10.8%;完善落实“能减尽减”惠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境内运输费用不计入进口货物完税价格,为企业扣减内河运费400余万元、中欧班列国内段运费超20万元。
合肥海关积极推动“联动接卸”“直装直提”“离港确认”三项物流改革在省内水运口岸实现全覆盖,其中,“联动接卸”可节省约30%的运输费用,“直装直提”“离港确认”分别可节省物流费用120元/箱次、90~135元/箱次。对137家企业出口竹木草制品、进口汽车零部件等4类产品的300余批次货物实施远程属地查检,查检平均时长由3天压缩至0.5天以内。
助力汽车等重点产业协调推进、良性发展
合肥海关深化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改革,20余家企业共计逾2亿元货物享受到政策便利。在合肥京东方、安徽长鑫等5家重点企业率先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口危化品检验智慧海关应用场景”建设,光刻胶等关键物料到厂周转时间平均缩短5天。合肥海关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58家科研单位建立常态化包保联系机制,对量子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建立专门服务保障机制,“点对点”指导开展归类、申报等业务。2024年上半年,合肥海关监管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出口近1500亿元,同比增长15.7%;未来产业进口科研设备超1000批次、减免税超1亿元。
合肥海关推进落实“皖车快跑”12条措施和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20条举措,出台支持大众(安徽)新能源整车出口8条措施,设立周转金额超15亿美元的加贸联网账册,帮助企业每辆整车节约税负成本约9000元;精准指导奇瑞汽车集团综合运用“提前申报”“联动接卸”、RCEP等政策措施。2024年上半年,合肥海关监管出口汽车40.41万辆,安徽省继续稳坐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的头把交椅。
抓紧抓实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
合肥海关认真落实海关总署2024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出台24项便利化措施,促进合肥打造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示范高地。合肥海关支持合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合肥派河港外贸集装箱业务4月全面启动、合肥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6月正式启用;支持“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全力保障合肥新桥机场执飞9条国际客运航线、7条国际货机航线,2024年上半年监管出入境航空器1200余架次、进出境人员超13万人次、进出口货物超1.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6.4%、260.4%、20.8%;积极扩大指定口岸范围,将合肥空港药品口岸范围由机场口岸扩大至空港B保;支持平台扩大进口,安徽首家跨境电商消费新体验店“叁时叁刻”顺利开业,打造零售消费新场景。
下一步发展建议
加大安徽“单一窗口”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地方版使用比例
截至2024年6月,安徽省进出口贸易总票单量中的七成是通过中央标准版进行申报,仅有三成通过安徽“单一窗口”进行申报。企业申报信息留滞于中央标准版系统中,容易导致安徽省对省内贸易数据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到位。下一步要做好安徽“单一窗口”官网的定期维护和更新升级,及时推送通知和政策信息;继续开展“与企同行、万企联动”活动,持续落实“关长送政策上门”行动;积极召开安徽“单一窗口”业务培训会,稳步做好“一城一站”外贸政策宣讲,为企业送政策、增便利、激活力,引导进出口企业培养使用习惯,不断提升安徽“单一窗口”的企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及相关举措落实落地
高标准落实《合肥海关支持合肥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举措二十四条》,进一步压缩检疫审批许可时长、提升鲜活农产品通关效率、支持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深化区域物流一体化,优化海关预裁定管理等措施,以提高全省进出口全链条货物的通关效率,提升外贸新动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优化外贸产业结构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扩大减免税审核“ERP联网申报+快速审核”模式应用范围,提高减免税办理时效,持续提升跨境电商支撑服务能力,把合肥市乃至安徽省从跨境贸易便利化行动试点地区打造成为示范高地。
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高质量推进智慧口岸建设
2024年9月10日,海关总署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智慧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体化数字底座,打造智慧口岸。因此,要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功能,积极稳妥推进农食产品检疫准入,加快优质种质资源引进,创新大宗商品检验模式和保税监管模式,保障粮食、能源、战略性矿产资源多元稳定供给;着力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促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健康发展,更大力度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畅通国家战略骨干通道。此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升级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底层平台,加强生产、贸易、仓储、物流等行业之间合作,推进智慧仓储、智慧物流、智慧工厂与智慧口岸建设融合,从数字化建设层面推动智慧口岸建设。
(作者单位: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陈加强
合肥海关 张正文 经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