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守正创新 执法为民 在“小邮件”中抒写“大情怀”
——访青岛海关所属青岛邮局海关关长黄从平
访谈 / 本刊记者 王国秀 本刊特约通讯员 / 高瑞刚 孙杨
青岛海关所属青岛邮局海关关长黄从平。
邮递渠道作为海关对进出境物品正面监管的主阵地之一,是海关依法履行进出境监管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涉及社会面广,其行政执法的监管效果和社会效果尤为突出。近年来,青岛海关所属青岛邮局海关坚决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
记者: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为山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请问青岛邮局海关在以实实在在的“关之作为”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什么谋划?
黄从平:青岛邮局海关业务辖区主要为青岛、潍坊、日照和临沂四地市,涉及邮件、跨境电商、商业快件3个监管业务种类,是山东省最大的邮运监管现场。我们将持续聚焦“智”“强”联动,在创新邮递物品通关模式、服务邮政产业发展方面贡献更多“邮关智慧”“邮关力量”。
打造邮快跨综合智慧监管平台。以推进监管场所改造为契机,优化监管布局、监管模式和监管流程,实现关企共赢。监管布局实施“三关合一”,对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三种业态采取集约化监管,提高监管场所、设备、系统的使用效率,做到高效监管。监管模式实现“三个集中”,构建“集中查验、集中审图、集中验放”模式,提升海关监管效能,做到精准监管。监管流程嵌入“三项指令”,将“审单、查验、验放”三项监管指令“无感式”嵌入邮政作业流程,提高海关和企业的作业效率,做到顺势监管。
打造邮递物品监管“创新争先”探索平台。锚定青岛海关“创新争先”工作重点,探索建设国内领先的邮递物品监管示范平台。创新运用“邮爱360”工作法,打造“三室一厅”,设置绿色通道,开通远程办理,推广直接缴税,在践行“枫桥经验”上“创新争先”。发挥参与总署智能审图中期试点先发优势,承接总署非贸渠道CT机制图标图揭榜任务,推动关区邮递渠道智慧监管水平整体提升,在智慧海关建设上“创新争先”。制定印发《青岛邮局海关助推邮政企业快速发展10项措施》,支持企业开展海外仓新业态、开通海运出口新邮路,助力企业提质扩容,在服务企业发展上“创新争先”。
打造非贸一体化监管智慧辅助平台。深度参与青岛海关非贸一体化平台试点,提升跨渠道数据监管和贸易便利化水平。聚焦非贸数据集成化,打破邮件、快件、跨境电商数据孤岛,实现各个业务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引入运营人理件数据和妥投数据一体分析,有效打击伪瞒报和渠道间漂移。聚焦风险分析模块化,研制布控规则,搭建禁限物品合规化审查、分散寄递行为侦测等分类模型,做到“让数据说话”。聚焦交互应用智能化,开发企业端接口,实现非贸申报前预警提示功能,将风险防控前置,提升企业规范申报水平,进一步防范系统性业务风险。
记者:近年来,海关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取得一定成效。对此,青岛邮局海关有哪些做法?
黄从平:针对邮件通关窗口直面群众、舆情多发等突出问题,青岛邮局海关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践行“三实”文化深度结合,创新运用“邮爱360”工作法,坚持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切实做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践行“求实”,定位通关舆情“风暴眼”。邮件通关现场直面群众,通关异议多、热线咨询诉求多,网络舆情风险高,青岛邮局海关业务投诉量曾一度高居青岛关区第二位,严重制约邮递物品海关监管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关邮面对面”联席会议,对现场争议化解典型案例进行复盘剖析,梳理总结近三年关长信箱、12345、12360转办事项,查摆问题、寻根溯源,精准定位“单次邮寄超限值”“完税价格有异议”等6个通关舆情风险点。
践行“扎实”,磨砺优化服务“定海针”。坚持“群众诉求就是努力的方向”,用心用情用力纾民困、解民忧。打造邮泊枫桥工作室、通关业务处置室、关邮热线答复室、通关大厅这“三室一厅”,用心用情稳妥调处纠纷16起,将现场争议率降至万分之三,做到让群众“省心”。针对部分收件人反映跨境购买的氯巴占等药品是救命药、不能断、着急用的情况,我们开设绿色通道,联合缉私、公安等部门第一时间排除非法用途嫌疑后办理快速通关,缓解患者燃眉之急,累计办理药品快速通关1000余批次,做到让群众“省时”。对群众反映取件地点偏远、交通不便、往来费时的“发愁事”,我们对网上办理事项再梳理、再研判、再优化,搭建远程协同的“连心桥”,增设邮箱申报“新通道”,做到让群众“省力”。宣传应用“财关库银”系统,采用税收直接入库模式,群众可选择自行办理缴税,省去邮政企业代办费用,有效降低个人通关成本,做到让群众“省钱”。
践行“朴实”,锻造群众满意“金钥匙”。坚持“一个咨询规范一类热线答复,一个诉求畅通一个业务条线,一个投诉整改一种业务类别”,构建持续优化、正向促进的为民服务体系,达到“七项归零”总目标。“答复零模糊”,制定常见热线问题答复模板,一次性明确告知通关政策、办理方式等。“流程零障碍”,制定11类禁限物品异常处置作业指导书,明晰各岗位职责,规范执法作业,提高异常处置效率和信息公开透明度。“工作零差错”,梳理“金二”系统全业务链条24个岗位、23类常见问题,编写《进出境邮递物品海关监管操作手册》,提升工作精细度。“服务零距离”,制定对内“系统再优化”、对外“数据多跑路”两项举措。“复发零概率”,总结五类事态影响点,制定《潜在舆情风险及应对措施》。“网络零舆情”,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现场隐患排查、“浸润式”普法3个机制,将舆情消除在萌芽阶段。“关员零心结”,运用自主创新的“四三三心理工作法”,为执法关员释放工作情绪压力。
记者:2024年全国海关工作会议提出“紧盯‘滞、瞒、逃、骗、害’等全要素风险,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的工作。请问青岛邮局海关如何以“智”“强”联动赋能邮递物品监管、构建邮递渠道国门监管体系?
黄从平:近年来,青岛邮局海关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特别是以监管机制创新、智慧化升级为抓手,在精准化解“滞、瞒、逃、骗、害”全要素风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致力于构建邮递渠道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国门安全治理体系。
构建“‘邮疆汇智’联合工作站”事前风险研判机制。建立“1+2+N”联合工作模式,以监管现场为核心,缉私、风控深度参与,整合市场监管、药监、烟草等多方外部资源,打造“收集—研判—查缉—转化”闭环,协同破解打私难题。信息“汇集”,建立联合工作群,与风控、缉私及时共享查获信息、风险预警和线索情报,实现“一次采集、统一分析、多方共享”。常态“会诊”,实行“一月一线上研判、一季一实地会商”,探索构建数据挖掘、模型构建与风险管理新模式。专项“会战”,对减肥产品、雪茄烟、毒品、反宣品等重大查获或突发趋势,建立“1+2+药监”“1+2+烟草”等4个专项会战模式,办案部门提前介入开展联合集中研判。成果“汇聚”,共同研究战法、发布风险预警、总结典型案例、撰写政研文章,强化成果综合运用,实现能力互补、共同提升。
构建“巡、审、联、切”事中现场查缉工作机制。深入剖析新型走私手段,将4种查缉手段有效聚合,提升现场查发能力。一巡,即加强场地巡查,以“实地+视频”叠加检查强化全流程监督。二审,即“审图像+审数据”,综合运用“4+3”智能审图战法、风险分析方法,提升审图、审单精准度。三联,即联合“风控+缉私”,建立风险共研、信息共享机制,构建“查缉+研判+侦办”链条。四切,即以重点邮路、重点人员、重点物品和特殊包装方式为切口,精准锁定嫌疑邮件,抓好现场查缉最后一步、关键一环。
构建“369”查缉后续处置机制。针对禁限物品鉴定难、后续处置不规范等问题,着力构建快速、标准、规范的邮件查缉异常处置机制。畅通三个渠道,统筹解决濒危物种、毒品、非法出版物这3类重点禁限物品司法鉴定慢、鉴定难的问题,以“快速化”提升公正执法“精准度”。构建六项制度,细化理顺5个仓库管理制度和1个内部移交制度,实现“实货可视、清单可见、过程可控”,以“标准化”提升实货管理“透明度”。定制9类流程,聚焦侵权物品等9类禁限物品处置的不同方式和各自重点,定制个性化执法流程,以“规范化”提升现场处置“颗粒度”。
栏目编辑:王国秀 346550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