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追“新”逐“绿” 以“智”赋能
——福州海关全力支持新时代新福建建设
作者:王蓓
文 / 王蓓
走进位于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的福州港江阴港区,高大的龙门吊正在紧张吊装,堆场中拖车往来忙着运输集装箱,码头边满载货物的远洋货轮有序进出……这片繁忙的作业景象已通过福州海关建设的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0月15日至16日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福州海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转化为建设新福建的实际行动,积极支持福建机制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全力为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向“智”求效,激发创新动力
福州港江阴港区是福建省重点打造的“两集两散”核心港区之一,为支持福州港江阴港区加速打造国际一流强港,福州海关积极推进智慧港口建设,以“信息互通、管理智能”为核心,聚焦“智汇感知”“智能检查”“智慧管控”,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搭建三维场景展示港口实况,依靠AI技术、大数据和云存储技术的应用,构建起实时高效、智慧互联、集成优化的现代化海关口岸监管体系,创新推出的“港区货物海关智慧监管模式”获海关总署备案通过。自福州港江阴港区智慧监管系统运行以来,船舶装卸效率提升10%,货车接驳时长降低25%,物流成本每柜降低约400元。
福州海关坚持模式创新和科技应用双轮驱动,持续贡献海关智慧,全力助推福建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九年来,福州海关累计出台创新举措126项,占福建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的1/5,其中港区货物海关智慧监管模式、“智慧企管”工程、旅检VR物联网系统、优化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海关监管模式、RCEP关税政策智能服务平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电子支付项目6项创新探索获海关总署备案通过。在国务院部署复制推广的7批168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中,福州海关参与了“原产地签证管理改革创新”“海关业务预约平台”“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等14项经验的原创探索。截至2024年10月,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和平潭片区海关注册企业数达5679家,比挂牌前增长超7.9倍。
向“新”发力,做强福建“智”造
在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仓库里,一批锂电储能系统经过打包、装箱顺利运往欧洲市场。该公司是一家集锂电储能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光储充检智能充电站系统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今年以来,公司储能系统成套出口量持续攀升,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90%。
近年来,福建省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福州海关主动站位,深入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找准海关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提质增效,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助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出口的储能系统组成结构和出口方式需根据客户定制,要求不尽相同,公司关务人员对税号如何申报存在疑惑。福州海关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诉求,签发预裁定确定税号,为企业解决了储能系统成套出口的通关难题,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国际市场变化,确保产品安全、及时送达客户手中。
福州海关充分发挥海关职能作用,精准把脉新质企业发展诉求,“一企一策”解决难题,帮助企业运用好各项优惠措施。加大新质企业AEO认证培育力度,让企业享受更多通关便利化服务,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升福建“智”造的国际竞争力,助力闽车、闽船等福建“智”造品牌加速“出海”。今年前10个月,福建省出口电动汽车3.6万辆,同比增长96.9%;出口船舶106.9亿元,同比增长77.3%;出口锂电池953.1亿元,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
向“绿”而行,助力乡村振兴
莆田汇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出口的鲍鱼罐头。莆田南日岛是中国优质鲍鱼养殖基地,盛产的“南日鲍”个大肉美,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莆田市通过农业产业化及水产品深加工提升工程,已形成“科技—种苗—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从事出口鲍鱼精深加工业务的企业达20多家,推出的鲍鱼罐头、鲍鱼花胶盆菜、鲍鱼面等多个预制菜产品畅销海内外。
福州海关所属莆田海关全力支持地方发展“专业园区+特色基地+重点龙头”的预制水产制品产业布局,建立与水产行业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分别制定服务清单,指导企业建立从产品备案、原料管控、生产过程和仓储运输等方面的闭环式管理体系。同时,设置属地查检“绿色通道”,推广提前申报、预约查检等便利化措施,助力“莆”字号水产品走出国门。
福建依山傍海,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海关必有作为。福州海关围绕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多向发力、因地施策。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企业协调员等机制,定期开展政策宣讲,精准解决企业在政策信息方面的难点堵点;根据不同国家对农产品的检验检疫要求,主动搜集研究输入国官方要求,开展针对性技术指导,帮助企业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强化源头管控,帮助企业从源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防控检疫风险;设立“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办理出口申报、查验、抽样、出证等服务,确保产品“生鲜度”,让农产品“出海”之路更顺更快。今年前10个月,福建省出口农产品629.1亿元,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三位。
(作者单位:福州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