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2024年媒体视角下的海关
作者:刘家会
文 / 刘家会
2024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报道海关工作主要集中在学思践悟政治引领、守护国门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压打击走私等方面。
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怀凝聚奋进力量
《人民日报》以《更好履行海关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为题报道,一年来,全国海关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海关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政治建设实现新提升,深化改革开启新篇章,履职尽责展现新作为,干部队伍焕发新活力,以守国门、促发展的实际成效,坚决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
央视《新闻联播》以《将改革进行到底 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为题报道中央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海关总署政治部副主任、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政工办主任陈垂培谈学习心得。央视《新闻联播》以《奋发努力 谱写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新篇章》为题报道习近平主席考察澳门科技大学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引发热烈反响,拱北海关所属横琴海关副关长欧阳曦谈学习心得。《人民日报》以《干字当头 奋发有为》为题报道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自觉用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深圳海关所属深圳邮局海关副关长王华谈学习心得。《人民日报》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为题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乌鲁木齐海关党委书记、关长郝炜明谈学习心得。《人民日报》以《聚焦中心任务 用好关键一招》为题报道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海口海关所属海口港海关监管科副科长钱凌勇谈学习心得。《人民日报》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顽强拼搏进取、作出更大贡献》为题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指明方向、鼓舞干劲,乌鲁木齐海关所属阿拉山口海关监管三科副科长甫尔海提·艾来提谈学习心得。
守护国门安全展现新作为
2024年4月15日是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海关总署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各地海关加大防范查控力度,拒有害生物于国门之外。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海关将强化源头管控,加强高风险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准入管理,构建海关生物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央视《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报道海关总署发布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海关总署前三季度退运或销毁不合格食品3035批次。央视《朝闻天下》报道2024年“湄龙”第六期联合行动期间,中方报送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案件52起,涉及各类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约0.26吨。《人民日报》报道全国海关2023年共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7.5万种次。新华社报道全国海关2024年上半年共截获“异宠”等外来物种2071种次。
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深圳海关查获5袋海马干共11800只、重9000余克;报道北京海关查获300余只海马干和20余只鲨鱼鱼翅;报道广州海关在入境旅客行李中查获281只海马干;报道深圳海关查获104条活体蛇。央视《朝闻天下》报道拱北海关查获454只濒危物种乌龟;报道上海海关查获2150只“异宠”蚂蚁。新华社报道北京海关一季度截获外来物种198种次;报道长沙海关查获“异宠”蚂蚁6种145只;报道磨憨铁路口岸、友谊关口岸和东兴口岸创建我国首批“国际卫生陆港”。
促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作出新贡献
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新华社等多家重点媒体报道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实现跨越式增长。《人民日报》报道海关总署举行例行记者通报会,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一)服务外贸开拓新局
及时发布外贸数据。2024年央视《新闻联播》11次报道海关总署公布外贸数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新华社等多家重点媒体同步宣传海关认真贯彻落实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外贸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报道前10个月我国对APEC其他经济体进出口21.2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人民日报》报道前10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6.94万亿元,增长6.2%。央视《新闻联播》及新华社报道20年来中国—阿盟货物贸易额增长超8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新华社报道2000年至2023年中非贸易规模年均增长17.2%;报道前10个月我国对巴西进出口1.14万亿元,同比增长9.9%。《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前7个月我国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9.1%。《光明日报》及新华社报道我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新华社报道8年间中秘贸易年均增速高达14.6%。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老铁路开通3年,跨境货物运输已辐射至老挝、泰国、越南等19个国家和地区;报道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中欧(亚)班列累计运量超7万标箱,成为亚欧跨境运输重要集结中心和中亚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报道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道路运输“中国—泰国”线路开通;报道京津冀首条常态化直航南美洲海运航线开通;报道新疆伊宁机场航空口岸国际客运航线成功首航;报道国内首条“丝路海运”电商快线两年出口商品145万件;报道经新疆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突破5000列;报道前11个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超过4700列。
《人民日报》报道乌鲁木齐海关设立中欧(中亚)班列服务专窗提供7×24小时通关服务,持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光明日报》报道北京地区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法治日报》报道西安海关打造“西安港智慧通关系统”,在全国铁路口岸率先实现海关、铁路、场站数据联通共享,不断促进中欧班列通关高效化、监管智能化、贸易便利化。
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及新华社等多家重点媒体报道第六届全球“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大会在深圳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代表围绕“AEO支持跨境电商发展”“智慧海关中的AEO制度”等14个议题展开交流;报道海关总署出台17项高级认证企业便利措施,进一步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人民日报》报道深圳海关设置工作专员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助力更多优质企业通过AEO认证。《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上海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超540家,已成为上海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报道成都海关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大力推进企业AEO认证培育。
释放RCEP政策红利。《经济日报》报道一季度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3.08万亿元,增长2.7%,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的30.3%;报道各地海关依托智慧海关建设,充分应用大数据分析为目标企业精准画像,制定“一企一策”最优享惠方案,聚焦企业在RCEP享惠中的堵点难点,分类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央视《新闻联播》报道2023年南京海关RCEP签证出口货值333.03亿元,居全国首位。《光明日报》报道上海海关研发RCEP未享惠数据查询模块,让企业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经济日报》报道杭州海关根据企业主要贸易伙伴情况宣传RCEP政策,通过单一窗口“云签发”实现快速出证,出境货物电子底账出证时间压缩三分之二,出口查检时效提高60%。
(二)促进开放步稳蹄疾
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人民日报》报道“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助力海南自贸港企业降本增效;报道海口海关为企业主动提供政策咨询、材料预审等便利服务,助力海南AEO企业数量增长;报道海南离岛免税提货新政策实施一年,超39亿元免税品“即购即提”。《经济日报》报道海南离岛免税市场火热,2024年春节购物金额近25亿元。新华社报道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4年减免税款11.71亿元;报道加工增值政策审批权限下放海南后首批企业获批试点。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粤澳两地交流合作不断深入,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贸易量增质提,前10个月粤澳贸易额同比增长25.7%;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的进出口规模连创新高,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强劲,港珠澳大桥效能显著,有力推动大湾区内外联通和协同发展;报道海关向大湾区内河支线港扩线,支持海铁、海陆、海空等多式联运业务发展,将“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的“家门口”;报道港珠澳大桥开通6周年,海关累计验放进出境车辆超1270万辆次;报道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百天,进出境车辆超60万辆次;报道横琴口岸“联合一站式”客货车通道全部启用,跨境车辆出入境效率提升40%,助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快发展;报道“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运行一年成效显著。
《人民日报》报道拱北海关设立“新家园便捷通道”,推动琴澳民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报道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首月运行良好,人员车辆通关更快,企业经营成本更低,海关监管机制运转高效顺畅;报道“港珠澳大桥游”开通半年,游客已达14.9万人次。《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全国进口药品通关“一单多核”联网核查改革创新举措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落地。新华社报道自香港、澳门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度提高至12000元;报道粤港、粤澳口岸之间“一地两检”“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便利通关模式推广实施,“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陆续施行,推动粤港澳三地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新华社等多家重点媒体报道西部陆海新通道5年跑出“加速度”,前10个月全国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1.15万亿元,同比增长8.8%。央视《新闻联播》及新华社报道海关总署出台15条重点举措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人民日报》报道海关持续推进机制创新,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服务能力不断优化。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海关总署出台新一轮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16项措施;报道长三角外贸活力凸显,高端装备出口全国占比过半。新华社报道海关总署出台新一轮措施支持黄河流域陆海联动、东西互济,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服务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光明日报》报道海关落实国务院《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推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人民日报》(海外版)及新华社报道前三季度全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达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9%,高出全国外贸整体增速约6.7个百分点。新华社报道2023年170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贡献全国近五分之一进出口值。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报道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顺利完成封关验收;报道雄安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验收;报道新疆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进出口超1700亿元。《人民日报》报道重庆海关首创“四自一简”的监管制度,实现西永综保区内的企业自主备案、自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缴税款,最大限度简化监管流程;报道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创新“先查验后装运”海关监管模式,出口货物通关放行时间缩短2天至3天。新华社报道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成为我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经济日报》报道深圳海关引导企业依托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叠加实施出口“海空港畅流计划”智能分流卡口等措施,实现出口汽车“提前申报+抵港直装+优先查验”。
(三)优化营商环境办好实事
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报道海关推出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16条措施。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海关总署牵头部署开展2024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报道海关总署等九部门出台智慧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体化数字底座,运用先进设施设备和新一代数字技术,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口岸;报道全国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新模式试点开始实施;报道云南关累港口岸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报道宁波舟山港前10个月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11.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报道全国首个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认证的TIR集结中心在新疆喀什授牌设立;报道2023年深圳出口连续31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新华社等多家重点媒体报道2024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日报》以《通关智能化 服务更高效(新春走基层)》为题报道内蒙古乌拉特海关关员坚守口岸一线。《人民日报》报道深圳、重庆、拱北、杭州、南京、成都、宁波海关等用各项稳外贸政策举措发力护航,推动外贸质升量稳;报道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改革让三地海关如一关;报道上海海关出台36项措施,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报道大连、南宁、乌鲁木齐、重庆、昆明海关等针对地方特色商品设立进出口“绿色通道”,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新华社报道我国首次通过陆路进口北冰洋活体帝王蟹,北冰洋直通我国陆路进口通道同步开通;报道我国首条跨境无人运输通道在内蒙古全线贯通。
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人民日报》报道北京海关持续优化许可流程及审批服务,提升审批效率;报道乌鲁木齐海关创新实施“公路口岸+属地直通”通关模式,货物通关时间压缩到约5小时;报道南京海关持续开展“关长为您讲政策”“服务企业半月谈”等活动,为纺织企业纾困解难、减负增效;报道济南海关为企业量身定制贸易便利措施,节省物流成本。新华社报道海关政策持续优化,广东70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受益,减少经营成本逾4200万元,节省资金占用4.47亿元;报道杭州海关依托“市场采购综合联网信息平台”实现“一键申报”,超过99%的市场采购出口货物实现电脑审单“秒放”;报道厦门海关启动旧物预防性检疫处理线上流转业务,节约业务办理时间成本、减少货物滞港费用;报道郑州海关推出“海铁直运”新模式,缩短通关时间。《科技日报》报道深圳海关首创AI跨境包裹智能监管模式,让跨境包裹“秒”清关;报道天津海关研究开发再生金属元素含量定量检测设备,提升检测效率、降低实验室送检比例。
便利出入境人员往来通关。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深圳机场口岸单日最高出入境航班量突破200架次,创历史纪录;报道新疆红其拉甫口岸从12月1日起实现常年开放,进一步推动中巴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新华社报道全国各地海关推出便利通关服务举措,不断优化通关环境;报道深圳海关科学规划口岸区域设置和人流动线,结合旅客“潮汐”情况动态切换通道模式;报道北京海关在业务窗口配备翻译机等移动设备,便利外国游客咨询和办理业务;报道昆明海关依托智慧旅检等手段,将旅客行李机检工作前置,实现“无感通关”;报道南京海关开通航司备案审批“绿色窗口”,支持国际航线增开扩容。
促进新兴业态健康发展。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海关总署出台优化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措施;报道海关总署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关税保证保险试点;报道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报道深圳海关针对跨境电商时效快、效率高、包裹量大等特点,加强智慧海关建设提升通关速度。《经济日报》报道海关坚持“创新、包容、审慎、协同”理念,针对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和特点出台通关管理制度;报道海关升级优化跨境电商通关系统,全力保障“618”等大促期间跨境电商通关平稳有序;报道拱北海关支持出口商品“简化申报”“优先查验”等通关便利化措施,让优质企业享受更快捷的通关服务。
《人民日报》报道海关总署出台10项措施支持邮轮产业发展;报道《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从6月1日起施行,海关根据邮轮的不同风险状况开展登临检查,优化出入境查验、监督管理等工作,着力提升口岸监管效能。《经济日报》报道上海海关运用“智旅Max-C”邮轮旅客模式,提高旅客通关效率。
(四)大力支持展会保障通关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海关总署出台18条便利措施服务保障进博会“越办越好”。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南宁海关保障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展品高效通关;报道广州海关出台18项便利措施服务保障第135届广交会、出台20项便利措施服务保障第136届广交会;报道北京海关推出12条便利措施保障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通关工作;报道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首批进境展品顺利通关。《人民日报》报道北京海关利用艺术品鉴证溯源技术,首创艺术品智慧监管试点,确保艺术品“原进原出”。
(五)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力
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海关总署公布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报道宁波海关打击进出口侵权,维护企业利益;报道郑州海关引导自有品牌积极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保驾护航。《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23年全国海关查扣进出口侵权嫌疑货物6.2万批次,核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1.9万件;报道杭州海关开展“品牌出海 海关护航”系列活动,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法治日报》报道深圳海关开展海关法治宣传日活动,宣讲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惠企政策。
(六)保障供港澳物资快速通关
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报道海关实施供澳水产品“三联三同”监管模式等智能化服务,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搭建货物供港“快车道”》为题报道海关采取多项便利措施,促进湾区经贸“黄金通道”港珠澳大桥效能提升。《经济日报》以《高质量建设大湾区“菜篮子”》为题报道海关创新出口新鲜果蔬监管模式,采用“果蔬拼装+集中申报”等模式,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央视《朝闻天下》报道拱北海关实施供澳蔬菜“属地综合评定、口岸集中申报”监管新模式。《人民日报》(海外版)及新华社报道西宁海关与深圳海关建立联系配合机制,保障青藏高原冷凉蔬菜供港澳。新华社报道首批内地生鲜鸡于农历新年前供澳;报道香港成为上海西瓜首批出口目的地。
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取得新战果
央视《朝闻天下》及新华社报道全国海关组织开展“国门利剑2024”联合行动,深化“打、防、管、控”一体化反走私综合治理格局,加强国际执法合作。
(一)遏制“洋垃圾”走私成效明显
《光明日报》报道海关总署公布打击走私“洋垃圾”典型案例,破获的走私入境“洋垃圾”包括城市垃圾、废棉纱、二手电子设备以及废船等。《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把“洋垃圾”封堵在国门之外》为题报道多地海关查获禁止进境废物;报道上海海关在进境货运渠道查获一批国家禁止进境固体废物,共计57.7吨;报道广州海关开发“再生资源退运集装箱复进境预警系统”,防范“洋垃圾”复运入境。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江门海关破获走私近万吨废旧船舶系列案,涉案团伙共走私废旧船舶20艘,重量约15000吨;报道上海海关查获走私超2600吨“洋垃圾”案件;报道南京海关侦破走私固体废物案,将1083台废旧汽车发动机退运到境外。《经济日报》报道厦门海关缉私局查获走私进口再生牛卡纸案,36卷再生牛卡纸共计65.57吨为固体废物。
(二)打击毒品走私行动迅速
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海关总署发布打击毒品走私十大典型案例;报道昆明海关查获利用鞋子藏匿冰毒入境案件,共查获冰毒近196克;报道深圳海关接连破获国际邮件毒品案;报道大连海关查获780粒含麻黄碱成分减肥药。新华社报道深圳海关缉私局上半年立案侦办83起走私毒品案件,缴获海洛因、冰毒等113公斤;报道北京海关近5年来在旅检渠道首次查获人体藏毒走私案。
(三)民生领域打私屡破大案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海关总署开展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打击走私第一轮集中收网行动,共打掉犯罪团伙8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15名。中国新闻网报道黄埔海关开展打击走私及虚开骗退税专项行动,案值合计68.91亿元。新华社报道大连海关破获特大走私服装案,总案值超7亿元。央视《朝闻天下》报道福州海关缉私局会同相关部门破获特大走私成品油案,案值达6.9亿元。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南京海关侦破特大走私雪茄案,涉案千余万元。
图 / 谢克宇
深圳海关所属大鹏海关关员对盐田港区集装箱堆场、修箱场、油气站等区域进行场地巡查,全力保障新年进出口货物安全高效通关。
图 / 袁剑
武汉海关所属汉阳海关关员在跨境电商保税仓内进行监管作业,全力保障“双十一”大促。
图 / 刘帆
上海海关所属上海车站海关关员对第200列中欧班列(上海)开展现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