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黄河流域9省(区)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6万亿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部署,明确“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
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关紧扣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两个关键点发力,强化黄河流域海关关际一体协作,持续提升监管服务能力,协同增强区域合作效能,激发东西贯通、沿海港口区位优势与产业链集聚活力,为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畅通物流通道 提高监管效能
在西安国际港站,每天从这里出发和抵达的班列有10余列,联通20多个国内城市和4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一列列奔驰的“钢铁驼队”,为陕西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985自然列,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位。
西安海关聚焦关际合作重点推进项目,发挥中欧班列贯通东西,连接陆海的贸易走廊作用,加大政策供给,促进物流通道畅通。在全国成功试点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业务,由西安陆港启运的出口货物,最快3天可拿到退税款,较以往节约半个月以上的时间,2024年为全国3.4万家企业签发启运港退税业务报关单13.6万票。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打造智慧物流监管系统,在全国铁路口岸率先实现海关、铁路、场站数据联通共享,不断促进通关高效化、监管智能化、贸易便利化,班列综合运输成本降低15%以上,集结分拨时间压缩近50%。
“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该系统大幅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让场站实现无纸化办公,使口岸通关协作效率提高到90%以上。”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负责人刘皓表示。“海关推出的新监管模式,大幅缩短了货物堆放时间,提升了货物周转率,每年能帮企业节省成本500余万元。”西安明耀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纪化凤说。
近日,在青岛海关所属日照海关监管下,180辆来自黄河岸边城市聊城的中通客车在山东港口日照港顺利装船,发往沙特阿拉伯。
日照有全球最年轻的6亿吨大港,瓦日、新菏兖日两条千公里长的重载铁路直通内陆腹地,通过28条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和5条过境班列,50余个铁路敞顶箱站点,海铁联运“全程联运提单”方式将港口功能延伸到黄河流域,实现“门到门”运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黄河流域企业通过日照港进出口产品。2024年,约2.4万辆汽车从日照口岸走向世界各地,同比增长超两倍。
2025年1月9日,20个满载纸浆的集装箱通过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申报转关申请,自动完成放行手续后,搭乘青岛港码头至临清的铁路班列,直接卸船后进口至临清监管场,实现内陆港进口转关货物监管智慧化、自动化。
“我们每月进口近百个集装箱,其中90%的货物都是通过鲁西国际陆港班列运输。通过‘陆海联动、海铁直运’进口转关模式,可以实现货物本地查验,一次申报,属地放行,每个集装箱能节约物流成本700元,也减少了集装箱在港口堆存的时间成本。”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进出口业务负责人张恒介绍。
收发货人在哪里,海关监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青岛海关持续深化黄河流域“关地港铁企”五方会商机制,推动“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服务功能向内陆延伸,支持山东港口开设内陆港51个,在打造家门口便利“进海口”的同时,也将出海口搬到了郑州、西安、德州等内陆地区,进一步畅通沿黄物流大通道。
放眼山东全省,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等26个港口在绵延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次第排开。从过去“一群港”到如今“港口群”,经过港口一体化改革,整合后的山东海洋港口群已成为我国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交通枢纽。
随着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不断推进,跨港区、多类型转运模式日趋增多。青岛海关推出“山港一港通”模式,上线“跨港区智能转运监管平台”,将海关系统与港口、航运公司等系统数据联通共享,推动关、港、企之间物流链条的协同化运作,同时叠加“水水智能中转”“海上集港”等物流监管模式,实现山东各港口间货物自由流通、作业无缝衔接,以更大力度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4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保持一年跨越一个亿吨台阶的强劲势头;集装箱吞吐量超越4400万标箱,实现突破式增长;海铁联运箱量420万标箱,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位。
兰州海关围绕黄河流域海关间业务联系紧密、需求迫切、企业获得感强的进口大宗商品监管模式优化,扎实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依托“模式优化+科技赋能”推进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通关改革试点,打造辐射新疆、内蒙古、河南、山西等黄河流域相关省(区)智慧海关业务场景,协同推进在山东等省份的海运铜精矿试点应用。企业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入厂周转由18天缩短为8天左右,整体通关时间由5天至10天压缩到平均30小时,据企业测算,累计降低成本超亿元,获评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2024年“强化企业服务 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
同时,抢抓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机遇,同步开展智慧旅检复制应用4方面13个场景,通过叠加智慧旅检平台和“中心+现场”运作,联动旅检现场监管、卫生检疫、行李监管等装备,推动实现顺势、非侵入和精准监管,打造无感、高效智慧通关体验。有效缩短甘肃省与发达区域长期存在的口岸建设水平“代差”鸿沟,实现“多关如一关”的智慧通关体验。
助力释放开放高地效能,兰州海关扩大“保税+”覆盖面,以保税模式将新通道延伸至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内,以“保税新通道”赋能物流产业,以“班列+保税”“保税+空运”“保税+公路”分通道监管,充分叠加班列、航班、公路及卡空联运等各自优势和综保区保税仓储物流功能的高效运作,优化班列通道一票多车入区检查手续,简化空运通道出区检验,缩短公路通道在区内滞留时间,实现综保区与各口岸联动发展。推动简化生产用设备解除监管手续、优化仓储物流类企业账册管理、报关货物和非报关货物卡口分类分级管理、“云签发”等多项海关改革措施落地,全力支持兰州新区综保区发展工作。2024年,兰州新区综保区进出口总值达31.4亿元。
放大区位优势 促进双向开放
黄河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东西双向开放前景广阔。
西安海关与青岛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创新打造跨关区“陆海联动 铁海直运”监管模式。货物在内陆港办结通关查验手续,通过班列直运、抵港直装、原箱上船,较传统模式节约堆存等待时间24小时以上。携手区域海关共同推动“黄河流域关贸通智慧平台”建设,以智慧口岸建设提升黄河流域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根植绿色发展理念,开展黄河流域农食产品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促进特色农产品出口,2024年陕西农产品出口65.9亿元,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以洛川苹果为主的鲜苹果出口至泰国、越南、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陕西梨、苹果、猕猴桃出口值跃居全国前三位。推动安康蚕种、渭南甜瓜首次走出国门,帮助小陕货闯荡大世界,有力有效服务乡村振兴。
联合太原、呼和浩特海关等11个直属海关关税部门共同签署《关于成立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原产地技术服务队的倡议书》,成立黄河流域海关“11+1”原产地技术服务队,进一步加强RCEP等自贸协定便利化措施分析研究,为黄河流域特色优势产业“靶向”开展关税减让政策推介和原产地技术服务。关区50余家企业参加“助企尽享惠,聚力黄河行”自贸协定线上政策宣讲会,为企业面对面答疑解惑、纾困解难,促进黄河流域省份与RCEP国家贸易增长。与青岛海关开展实验室检测技术交流,联合攻坚《黄河流域病媒生物新型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围绕跨关区送检业务需求、模式和流程,市场检测业务和科研工作等达成合作意向。
作为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青岛毗邻日韩,货运航班连通全球,在40平方公里内完成海、陆、空、铁、邮“五位一体”国际物流布局,区位优势显著。
近日,在青岛自贸片区的百盛云通跨境供应链仓库里,经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审单放行,一批进口化妆品、保健品、食品、服装等跨境电商商品获准调拨至700公里外的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以满足当地消费者购买需求。
“以前,商家需要在各地仓库单独备货,化妆品、保健品等货物体积较小,有时还需要与其他货物拼箱进口。有了跨区域调拨政策支持,商家可以利用青岛口岸区位优势,在口岸保税仓统一备货,然后根据各地店铺的铺货需求随时调配货物进行补货,大幅提高了物流时效,也降低了通关成本。”青岛百盛云通跨境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关务经理祝德明介绍,2024年,公司跨区域调拨保税电商货物超719批次。
“在提高审单时效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取消监管车辆运输限制,跨区域货物完成调拨申请后,运输车辆可在两个特殊区域的自动化闸口无障碍出、入区,过闸后系统自动调整双方的账册库存,提高调拨货物的申报运输效率。”黄岛海关企业管理处特殊区域业务科副科长韩璐介绍,目前青岛口岸与郑州口岸调拨业务已实现常规化运行,2024年青岛西海岸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货物开展跨区域调拨超2000票,货物总量超500吨。
青岛海关牵头开展黄河流域“11+1”海关全业务领域常态化协作,积极推进“黄河流域关贸通智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青岛进口最佳“上岸点”、出口最佳“离岸点”的区位优势,推动建立海关、港口、航空、铁路等部门共商共建共用共享机制,支持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沿黄9省区及新疆、云南的“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机制和黄河流域跨境电商联盟,不断提质流域电商产业生态圈。
同时,青岛海关全力支持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业务发展,提前做好布局场所、规划流程等前期筹备工作,推动展示商品快捷出区,连续保障三届“黄河流域跨境博览会”顺利召开,推动黄河流域电商产业合作交流;通过取消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企业备案、简化出口单证申报手续、扩大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试点、推广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监管模式、支持跨境电商优先查验等一系列措施,提升跨境电商出口通关便利化水平,为沿黄省市(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最高效的“门户窗口”。
对接内外需求 发挥产业优势
“小而美”的微创新助推甘肃优势产业实现“大而强”。2024年,甘肃省进口金属矿砂350.8亿元,同比增长64.2%;农产品出口37.4亿元,同比增长27.8%,出口排名靠前的鲜苹果、苹果汁和蔬菜分别增长15.7%、70.8%和41.1%。兰州海关联合酒泉市人民政府搭建与世界种子检验检疫规则接轨的对话平台,通过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通报评议等措施,减缓或消除不合理技贸措施对甘肃省种子出口的影响,提升外繁制种产业在国际规则评议中的主动性和话语权,实现对标国际标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推动消化和吸收国外技贸措施中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要求,主动转化指导产业升级扩大出口,保障支撑全国种子产业良性发展。2024年,甘肃省种子出口值同比增长39.2%。
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推进属地业务“微创新”,研发上线“关邮快通”“甘农‘外贸通’”等微信小程序,帮助企业解决“领证难”“预约繁”等实际困难……兰州海关围绕“短平快”“长远实”“重点突破”三方面目标,推动“出口小件货物(种子)集中查检”“保税航煤顺势监管”等23个关区年内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2024年,甘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615.4亿元,为近十年来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5.2%,增速列全国首位。
西安海关积极支持陕西发挥区位、人口、科技、资源等优势,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在黄河流域外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凸显,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拓展和集聚。陕西“新三样”产品出口明显提速,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值从2021年的2万辆增长至2024年24万辆。出口数量增长8.5倍,贸易值增长7.3倍,成为外贸领域的最大亮点。汽车出口值跃居全国第9位、西部第2位。
近日,在青岛海关所属烟台海关监管下,满载22万吨几内亚铝土矿的外贸船舶缓缓靠港,在完成卸船作业后,又装载2.45万吨来自山西、河南各地的机械设备、工程车辆等件杂货,驶向几内亚等非洲国家。
“依托铁路政策、黄河流域便捷出海口、对非贸易第一方阵等优势,越来越多的黄河流域客户通过烟台港进出口产品。”山东港口联合通用公司营销商务中心副主任王伟说。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对非基建投资不断增长,工程机械需求量大幅攀升。烟台港依托“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等航线优势,助力黄河流域岸边城市高性能工程机械和基础装备企业加速出海。2024年烟台港中非件杂货班轮年发运量已达389.9万吨,创2015年航线开通以来历史新高。
根据烟台港货物特点和沿黄地区企业实际需求,青岛海关主动作为,推出件杂货监管新模式,通过将装船理货环节前置、整合查验场地等举措,单船件杂货查验时间较之前减少2天到3天,为港口节省新建查验场地、配备设施等费用近300万元,有效降低港口物流成本。“‘南货北出’构筑中非双向货运新通道”入选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
凭借“以航线聚货源、以货源增航线”的磁吸集聚优势,烟台港中非班轮航线已形成月均10班的航线规模,通达几内亚、坦桑尼亚、南非、纳米比亚等20个国家,实现对非洲沿海国家的全覆盖。截至目前,烟台港已开通链接非洲、东北亚、美洲、中东等地区26条全球航线,同时还在不断开发日本、韩国等海外客户,持续推动件杂货出口实现多元化发展。
青岛海关牵头开展黄河流域“11+1”海关全业务领域常态化协作,在共治国门安全、共畅物流通道、共建航运枢纽、共优营商环境、共创智慧口岸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合作。数据显示,2024年黄河流域九省(区)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6万亿元,总值达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创历史新高。
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战略对接,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各海关将继续协同支持黄河流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持续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关篇章贡献力量。
图 / 赵勤进
图 / 高瑞刚
青岛海关所属青岛大港海关关员对出口的工程车辆进行现场验放。
西安海关所属西安车站海关关员对中欧班列(西安)实施监管。
图 / 贾刚
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关员在出境水果包装厂监督抽检。
图 / 王效斌
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关员在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进行现场监管。
图 / 高瑞刚
图 / 于凌云
青岛大港海关关员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调研。
1月9日,烟台突降大雪,青岛海关所属烟台海关关员在雪中对急需出口几内亚的工程车进行现场查验。
图 / 曲衍霖
图 / 王文静
烟台海关关员到企业调研海工装备生产制造情况。
西安海关所属汉中海关关员在柑橘果园开展国门生物安全监测。
图 / 刘坤昌
1月7日,由我国承造的目前全球最大货物滚装船“萨勒诺港”轮在山东港口烟台港装载中巴车、工程车等车辆后,出口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