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塑”造全球:我国塑料制品出口连续15年提速
作者:钟雁明
文 / 钟雁明
塑料自诞生以来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与钢铁、水泥、木材并驾齐驱的基础材料。由于塑料制品具有一些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其应用范围更甚于其他三种基础材料,在信息、能源、工业、农业、交通、航空、航天、建材、家电、包装、医疗等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代钢代木、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后,在引进国外先进装备的背景下塑料加工业得以迅速扩张,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塑料制品制造大国,产量与质量并驾齐驱。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入世”)之后,许多企业不断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技术,在材料研发、工艺改进、产品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快速提升,塑料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2010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塑料制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并成为全球塑料制品出口的重要基地。
出口加“塑(速)”:“入世”后我国塑料制品出口按下 “快进键”
据联合国环境署报告,从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全球共生产了超过100亿吨的塑料。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产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国制造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入世”之后,我国塑料制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在不知不觉中轻“塑”已过万重山,产销量都已位居全球首位,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国际消费者的青睐。
根据全球海关贸易数据库(GTT)提供的数据显示,“入世”第二年我国塑料制品出口69.2亿美元,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塑料制品出口第三大国;2008年出口216.6亿美元,将美国甩在身后,成为全球出口第二大国;2012年出口437.8亿美元,超越德国一举夺魁,从此快马加鞭,连续13年牢牢占据榜首位置,最近3年出口更是连续站上千亿美元高位,为塑造世界多彩新生活贡献了中国力量。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入世”之后我国塑料制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有所下滑,此后连续15年出口不断提“塑(速)”,2024年出口额已达7549.1亿元,比2001年迅猛增长14.8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2.7%,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从2001年的不足8%增至1/4以上。塑料制品的进出口贸易顺差也从2001年的222.5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6282.1亿元,净增超过6000亿元。
市场重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最具潜力出口市场
在全球塑料制品的需求市场上,美国长期是最大的买主。根据全球海关贸易数据库(GTT)提供的数据显示,21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塑料制品进口的最大单一国家,进口金额占全球进口额的1/8左右,而我国则是美国进口塑料制品的最大供应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塑料制品已畅销全球23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美国出口塑料制品从2001年的162.6亿元增至2024年的1572.3亿元,“入世”以来快速增长8.7倍,但其占我国塑料制品出口的比重却呈现逐步回落态势,从2001年的34%滑落至2024年的20.8%。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多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成果不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正成为我国塑料制品最具潜力的出口市场。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塑料制品3686亿元,比2001年迅猛增长50.8倍,占同期我国塑料制品出口总额的48.8%,比2001年提高33.9个百分点。同期,对东盟、拉丁美洲、中东、非洲分别出口1524.2亿元、591.2亿元、462.2亿元、413.4亿元,分别比2001年迅猛增长96.5倍、35.4倍、32.3倍、46.1倍。此外,对欧盟、日本分别出口923.9亿元、295.9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2倍、5.2倍。
产品再塑:塑料制品类中间品出口增长迅猛
塑料制品具有质量轻、耐腐蚀、易加工等特点,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包装材料或容器,还涉及汽车、电子、医疗、通信等高端领域的关键零部件。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越来越多本土企业在海外生产布局,通过灵活有效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实现中间品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带动塑料制品类的中间品出口蓬勃发展。
2024年,我国出口塑料制品类中间品3991.5亿元,比2001年增长25.6倍,占同期我国塑料制品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达到52.9%,比2001年提高21.5个百分点。其中,对越南、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分别出口244.8亿元、154亿元、148.2亿元、140.4亿元、128.9亿元、100.8亿元,比2001年分别迅猛增长524倍、426倍、159倍、182倍、203倍、102倍。此外,对俄罗斯、墨西哥、巴西分别出口111.9亿元、95亿元、60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45倍、96倍、177倍。
竞争变“塑(数)”:浙江后来居上占据C位
在产业布局方面,我国塑料制品产业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区域性产业集群,与上下游行业制造中心毗邻或部分重叠,具有区位经济发展与产业配套的双重优势,从而进一步强化优势地区的行业领先地位。
“入世”之后,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以及强大的经济基础,充分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在塑料制品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已形成多个塑料产业集群,广州、佛山以民用塑料制品为主,深圳、东莞则更多的是工业配套产品,生产出的塑料制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大量出口到国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2024年广东出口塑料制品1783.9亿元,比2001年增长6.1倍,尽管在同期我国塑料制品出口前十名省份中增速排最后,但因为强大的基础依然牢牢占据第一梯队的位置。
浙江是我国塑料制品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这里拥有金华、宁波、嘉兴等塑料制品产业重镇,涵盖了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凭借其精湛的工艺和严格的品质控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入世”之后,浙江塑料制品出口连年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45.4亿元猛增至2020年的1360.4亿元,首次超越长期占据榜首位置的广东,成为塑料制品出口新科状元,2024年进一步攀升至2155.7亿元,比2001年强劲增长46.5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3%,比广东高出9.4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出口1991亿元,占同期浙江塑料制品出口总额的92.4%,是浙江塑料制品出口的绝对主力。
江苏、山东、福建、上海则处于第二梯队,2024年分别出口塑料制品924.3亿元、628.4亿元、466亿元、381.4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33.8倍、26.3倍、6.7倍、9.3倍。
中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比较成本优势,“入世”之后国内塑料制品行业生产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趋明显,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塑料制品行业产量平均增长率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广西崇左、新疆伊犁、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2024年中西部地区出口塑料制品919.1亿元,比2001年强劲增长106.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2.5%。其中,广西、新疆、湖北、四川分别出口塑料制品146.3亿元、146.1亿元、126.8亿元、123.7亿元,与2001年相比均有超过百倍的增幅,成功晋级我国塑料制品出口前十省份行列,成为我国塑料制品出口第一集团的第三梯队。
未来可塑: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将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尽管受到全球性经济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崛起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等因素冲击,但是我国塑料加工业潜力大、韧性强、发展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塑料制品开始向航空航天、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型加工技术等领域延伸,并与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融合,需求持续提升。
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制品的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塑料制品工业在保持收入和利润增速的同时,还应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坚持功能化、轻量化、精密化、生态化和智能化的“五化”科技创新引领,进一步集中行业优势资源,加速核心技术攻坚,通过新材料研发,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全产业链延伸,并逐步向绿色低碳、环境友好可降解的方向转变,进一步提升塑料制品行业的总体竞争力,开拓更多的市场应用场景,以供给侧的提质升级来满足需求侧的高质量需求,满足更加多元化的功能需求。
(作者单位:广州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