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对外开放能级积厚成势 外贸发展质效整体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五周年外贸观察
作者:谈虹尾
文 / 谈虹尾
谈虹尾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五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简称“成渝双圈”)对外开放建设积厚成势、不断提升。
据海关统计,成渝双圈进出口规模由2020年的1.45万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1.75万亿元,5年平均增速为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2024年进出口同比增长5.8%,分别高于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0.2个、4.4个、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1万亿元,同比增长4.3%,进口6336.2亿元,同比增长8.6%。
开放能级不断提升,对西部地区外贸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沉寂多年的西部地区犹如一头睡醒的雄狮,正在奋勇崛起。地处西南腹地的成渝地区是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引领下,五年来,成渝双圈对外开放通道综合功能持续增强。对外开放主动脉连线组网,覆盖全球126个国家(地区),联通548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运输货值、重箱率保持全国前列,已实现运营标识、基础运价、车辆调拨“三统一”。中老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长江水道运行效能不断提升,“川渝沪”外贸集装箱班轮快线实现首航,智慧长江物流工程进入集装箱预约过闸测试阶段……一系列协同推进举措助推成渝双圈对外开放能级不断提升,对西部地区外贸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五年来拉动西部地区外贸增长10.1个百分点。
撬开了高水平对外开放大门,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曾经,成渝地区受地理位置限制,虽然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却在开放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山海相隔,货物出海耗时漫长、成本高昂,企业对在相对闭塞的区域投资望而却步,外贸发展犹如羽翼被禁锢的大鹏,难以翱翔于国际市场广阔的天空。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通道枢纽加快建设发展,他们化身成为链接内陆与海洋的“钢铁丝路”,为成渝地区撬开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门。
目前,成渝双圈与世界联通的桥梁持续拓宽,对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明显。东盟已成为成渝双圈第一大贸易伙伴,相较第二、第三的美国、欧盟,优势逐步扩大。2024年,成渝双圈对东盟、美国、欧盟分别出口3371.8亿元、2778.6亿元、2603.5亿元,分别较2020年(下同)增长26.9%、下降0.6%、增长2.4%,东盟占成渝双圈进出口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至19.3%,美欧合计占比下降6个百分点至30.8%。同期,对拉美、非洲、阿盟等新兴市场分别进出口948.8亿元、671.5亿元、569.4亿元,分别大幅增长74.9%、254.1%、122.7%。
致力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集成电路进口需求增加
随着西部地区加快开放发展,成渝双圈与全球贸易更趋密切。飞机、班列、车辆、船舶集装箱穿梭如织,工业制造原料、工业中间品、能矿资源为成渝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强力支撑。
五年来,成渝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高端能源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对集成电路、半导体制造设备等进口需求增加。进口集成电路比重占进口总值(下同)约五成。2024年进口3293.7亿元,增长1.4%,占比52%;进口半导体制造设备、电脑零附件、中央处理部件分别为220.7亿元、202.3亿元、105.8亿元,分别增长90.5%、69.3%、20.7倍。
同时,成渝双圈充分结合区位资源优势,推动能源化工、资源深加工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能矿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分别进口农产品、金属矿砂、铜材320.8亿元、206.2亿元、168.6亿元,分别快速增长144.2%、71.9%、142.5%。
电脑出口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位,汽车、手机等出口增势强劲
成渝地区聚焦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产业,有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现已形成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链条顺畅运转,规模不断扩张,相关产品出口竞争优势持续提升。电脑、集成电路、手机等电子产品和汽车及零配件等出海不再受困于深山,“重庆造”笔记本电脑、手机,“成都造”平板电脑、集成电路涌入全球,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目前,全球2/3的iPad、近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1亿台智能手机都产自川渝,成渝汽车零部件全域配套率提升至80%,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总规模超6500亿元。
2024年,成渝双圈出口电脑3367.2亿元,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总值的(下同)43.8%,持续保持我国第一大出口区域;集成电路出口1346.7亿元,增长11.6%,占11.9%。同期,分别出口汽车、手机、电工器材、汽车零配件651亿元、422.8亿元、262.4亿元、192.7亿元,分别大幅增长342.1%、56.7%、80.6%、114.1%。此外,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成渝双圈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24年分别出口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66.7亿元、66.5亿元,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比重分别提升4.7个、0.6个百分点至6.9%、2.8%。
携手书写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新篇章
目前,成渝地区是我国大陆第三、全球前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地,已建成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2024年12月,工信部公布新一批3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入选,布局在成渝地区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加至5个。2024年,成渝双圈电子信息产品、专用设备、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技术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6.6%、3.4%、8.7%、13.6%。未来,成渝两地将持续以“双城记”统领提升高质量发展全局,深入推进产业联动、协同发展,引领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这片热土将让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作者单位:重庆海关)
图/李金燕
重庆海关所属西永海关关员监管发电设备出口,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