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世界银行B-READY体系下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评估指标分析
作者:杨倩茹 陈加强
文 / 杨倩茹 陈加强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单一窗口”)已成为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工具。2023年5月,世界银行推出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以下简称“B-READY”),其中“单一窗口”指标作为国际贸易主题的三级指标被纳入评估体系。深入了解该指标的评估内容,对调查问卷进行挖掘与分析,有助于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单一窗口”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推动“单一窗口”整体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升级,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B-READY体系下“单一窗口”指标概况
B-READY根据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和市场参与情况,围绕企业准入、获得经营场所、公共服务设施接入、雇佣劳工、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税收、解决纠纷、市场竞争、企业破产10项主题,每个主题从三大支柱入手,即从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和效率三个维度构建了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体系。
其中,B-READY“国际贸易”指标在原营商环境报告(DB)“跨境贸易”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主要有两大变化:一是将评估的范围由进出口货物通关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扩大到包括监管框架、公共服务的质量,并且重点关注数字技术、环境可持续等议题。二是“国际贸易”指标评估将不限于标准化情景和具体假设的案例研究,数据收集工作将通过专家咨询以及代表性企业层面的调查来进行。
“国际贸易”指标中涉及“单一窗口”的内容体现在支柱二公共服务的质量中。该支柱评估的内容包括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数字和硬件基础设施的质量以及边境管理的质量,包括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52个四级指标。
其中,“单一窗口”作为三级指标隶属于二级指标电子系统和服务的互操作性。这套二级指标主要衡量一个经济体贸易业务电子系统的可用性、范围、连通性和功能等。在这些电子系统中,“单一窗口”已成为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工具之一,它不仅加强了政府机构和其他贸易主体之间的贸易相关信息交流,推动了无纸化贸易,还具有双边、区域或多边互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交易程序、降低了合规成本,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另外,其他的电子系统,尤其是由多个模块组成且能够整合不同机构的先进集成的海关综合管理系统也可能有类似的特征,因此这套指标由“单一窗口”和海关综合管理系统两个指标构成。具体到“单一窗口”指标在国际贸易评估指标中的地位,如下页图所示。
B-READY体系下“单一窗口”指标的具体内容
指标的构成与评分
B-READY中对“单一窗口”作出如下解释:“单一窗口”是一种整合跨境监管机构、海关和其他政府之间流程的设施,它允许参与贸易和运输的各方在单一入口点提交标准化信息和文件,以满足所有进口、出口和过境相关的监管要求,如果信息是电子化的,那么单个数据要素只需提交一次。深入了解“单一窗口”指标构成,挖掘调查问卷,有助于识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从而为“单一窗口”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
“单一窗口”作为支柱二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共服务质量的电子系统和服务互操作性子类的构成指标,由5个四级指标构成,主要包括“单一窗口”的可用性、机构、利益相关者、特点、互操作性,每一个指标都分配了一个企业灵活度得分(FTP)和一个社会效益得分(SBF),共计10分。
调查问卷
C-READY中对“单一窗口”指标的考察以专家咨询的方式进行评分,并设计了相应的问卷,每一个问题可以通过是或否来进行作答并计分,共设计7个问题。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涵盖是否有一个通过交易型电子平台联系不同政府机构的“单一窗口”;是否具备“单一窗口”的特征(如单一信息的信息获取点、登录点、支付点等);是否有除海关机构外与“单一窗口”其他相关的政府部门(如税务部门、公共卫生与植物检疫机构、运输机构、数据部门等)、参与方(如出口方、进口方、金融机构等)是否被添加到“单一窗口”;是否具备“单一窗口”的功能(如提交报关单和放行单、处理许可证和授权等)等。
展望与应对
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已实施“单一窗口”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水平。随着“单一窗口”指标被纳入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其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对各个经济体而言,继续加大“单一窗口”建设,拓展“单一窗口”的功能和服务水平,是适应国际贸易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2024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第一期营商环境成熟度报告,已完成对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评估,对中国内地的评估尚未完成。下一步,我国应积极跟踪评估动态,加大涉企宣讲力度,提升企业对政策的认知度,以提高企业参与质量,从而确保在迎评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作出贡献。
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推动“单一窗口”建设迈向新阶段
我国“单一窗口”于2016年正式上线运行,依托中央和地方两级电子口岸公共平台,中央层面统筹推进“单一窗口”基本功能建设,地方层面积极拓展“单一窗口”地方特色服务功能,共同打造全国一体化“单一窗口”环境。目前,“单一窗口”已覆盖全国所有口岸,跨境贸易全链条服务持续拓展,在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口岸效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单一窗口”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先进案例和经验做法。如,上海口岸货物申报、船舶申报和出口退税业务均已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其“单一窗口”涵盖“通关+物流”“外贸+金融”“监管+服务”在内共16大功能模块、66项特色应用,覆盖通关作业全流程和贸易监管主要环节,打造了“单一窗口”建设的上海样板,已成为支持全球最大口岸开展营商环境优化的“数字底座”。海南“单一窗口”结合本地特色,上线“零关税区”“离岛免税”等特色功能应用,支持自贸港早期政策落地。当前需要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好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的机会,推动我国“单一窗口”走向国际化。
优化涉企服务事项,继续扩大“单一窗口”使用覆盖面
作为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便利企业业务办理的综合、集中、高效的服务平台,“单一窗口”的市场服务主体是广大进出口企业。持续优化“单一窗口”涉企服务事项,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通,不仅提高了政府监管效率和透明度,还增强了进出口企业的信心,有助于稳定经营主体、激发市场活力。
广大进出口企业是“单一窗口”推广使用过程中直接受益、感受最深的群体,要综合利用新闻媒体、自媒体等多种渠道,丰富拓展推广宣传新形式,加强政策措施宣传和解读,引导广大进出口企业正确认识、使用“单一窗口”,扩大“单一窗口”的企业认知度、社会影响力和使用覆盖面,切实让企业听得懂、用得好,让“单一窗口”各项涉企服务事项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关注国际贸易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保持“单一窗口”建设的先进性
当前国际贸易在贸易格局方面呈现出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崛起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贸易结构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在贸易领域方面呈现出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绿色贸易不断走高的趋势,在贸易流向方面呈现出供应链安全和效率持续受到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增强的趋势。
我国“单一窗口”建设要立足我国国际贸易“绿色、数字、安全、区域”的四大客观实际和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前瞻性探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保持其先进性。要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口岸通关业务相融合,提升口岸智能化水平,推动“单一窗口”朝着更加便利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作者单位: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栏目编辑:王国秀 346550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