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水果:调整出口策略 降低市场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中国水果产业凭借丰富的品类、庞大的种植规模以及不断提升的品质,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9月,中国水果出口总额达39.8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1%;出口总量为327.77万吨,同比增长44.14%。然而,在水果出口蓬勃发展的背后,国外层出不穷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却像一道道无形的高墙,阻碍着中国水果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因此,深入剖析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并探寻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中国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海阳市黄金谷“满山红甜柿产业种植基地”,青岛海关所属海阳海关主动对接,选派业务骨干指导企业完善果园质量管理体系,帮扶企业强化源头管控,规范水果溯源信息、有害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等,确保出口甜柿源头达标。
出口现状
从出口市场看,东南亚成为中国水果出口的增长点,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斯坦、中国香港和俄罗斯是水果出口前七的国家和地区。此外,还大量出口至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从出口产品看,中国出口水果品类丰富,鲜冷冻水果中,苹果、葡萄、柑橘占据出口额的半壁江山。特色水果如荔枝、龙眼、杨梅等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杨梅在2024年频繁亮相欧洲、中东以及美洲等多个国家。此外,水果制品如果干、果汁等出口也稳步增长。
技术风险
东盟
东盟是中国水果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在逐步提高。以越南为例,依据食品安全法、海关法、植物保护和检疫法等法规,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污染物设定严格标准。要求进口水果必须符合标签、包装以及农产品认证相关规定,通过植物检疫程序,确保产品安全。泰国依据食品法和植物检疫法,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设定明确限量标准,进口商需获得食品进口许可证,产品标签和包装要符合泰国规定,植物检疫方面对进口果蔬实施分类管理,并要求提供出口国的植物检疫证书。
欧盟
欧盟是全球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最为严格的地区之一,拥有极为严格且繁杂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涵盖水果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在农药残留方面,执行近乎严苛的标准,限量种类繁多且数值极低,一旦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水果将被禁止入境。2024年,欧盟通过非食品类危险产品快速预警系统(Safety Gate,旧称RAPEX)共发布4061例危险产品通报,较上年增长21.2%。2024年,欧盟进一步修订了《食品安全法规》,对进口水果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调整,部分农药的残留限量标准较之前更为严格。
美国
美国对进口水果的质量安全要求同样严格,特别是在农药残留、病虫害检疫和标签标识方面。美国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要求水果生产过程在环境保护、工人健康安全等方面达到相应标准。进口水果需通过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检验检疫,检验流程包括文件审核、现场查验、抽样检测等,任何不符合标准的水果都将被扣留或退回。202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强了对进口水果的抽检力度,尤其是对中国出口的柑橘类水果,要求提供更加详细的种植和加工过程记录。
日本
日本是中国水果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其技术性贸易措施也较为突出。日本对进口水果的农药残留、病虫害检疫、标签标识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例如,日本规定凡日本国内没有的病虫害,来自甚至经过发生国家的寄生植物和土壤一律严禁进口。这一措施对中国等亚洲地区的水果出口构成了较大障碍。2024年,日本修订《食品卫生法》,新增了对多种农药的残留检测要求。此外,日本还要求进口水果必须通过其“肯定列表制度”,这对中国水果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韩国
韩国对进口水果的质量安全要求主要集中在农药残留、病虫害检疫和包装标识等方面。韩国于2019年开始实施农药肯定列表制度(PLS),对未列入韩国食品法典中的农药残留适用默认限量;2024年,韩国加强了对中国出口水果的检验检疫力度,尤其是对苹果、梨等大宗水果的抽检频率显著提高。此外,韩国还要求进口水果必须提供原产地证明和种植过程记录,进一步增加了出口企业的负担。
中东
中东地区是中国水果的新兴市场之一,其技术性贸易措施也在逐步提高。以阿联酋为例,对进口水果的农药残留、微生物等指标进行严格检测,要求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对水果的外观、包装也有一定要求。例如沙特阿拉伯要求进口水果必须来自经认可的果园和包装厂,在进口时需提供植物检疫证书、原产地证书等文件,对水果的品质、规格进行严格把控。此外,中东地区还要求进口水果必须符合其宗教文化要求,如通过清真认证等。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对进口水果的质量安全要求较为严格,特别是在病虫害检疫和农药残留方面。2024年,澳大利亚加强了对中国出口水果的检验检疫力度,尤其是对柑橘类水果的进口限制有所增加。此外,澳大利亚还要求进口水果必须符合其环保包装和标签标识要求。
产业影响
增加出口成本。为满足严苛的技术标准,中国水果出口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如购置更先进的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建立更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同时,还需支付高昂的检测费用、认证费用,例如申请欧盟的有机认证费用高达数万元,美国的GAP认证费用也不菲。此外,为达到进口国的包装、标签要求,包装材料更换和标签设计印刷成本增加,这些成本的上升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削弱了产品价格竞争力。
限制出口市场准入。由于部分中国水果难以达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导致出口受阻,市场份额下降。一些国家以农药残留超标、检疫不合格等理由拒绝中国水果入境,如日本曾因个别批次水果农药残留问题,对中国多种水果实施进口限制。
影响产品质量与品牌声誉。一旦出口水果被进口国检测出不符合技术标准,不仅该批次产品被退回或销毁,还会影响整个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对中国水果质量产生信任危机。
专家观点
关注国外政策变化,调整产品出口策略。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场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变化,提前做好应对准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争取更多话语权,推动国际标准与中国标准的对接。加强与国外客户的沟通,及时了解其需求和要求,确保出口水果符合其标准。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对水果保鲜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等的研发投入,提高水果品质和附加值。开发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优化出口市场布局,降低市场风险。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市场风险。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与交流活动,推动中国水果产品出口。
加强政府支持引导,提高抗风险能力。加强政策支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水果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技术援助,帮助水果出口企业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与主要出口市场在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图 / 沈超
图 / 岳福杰
青岛海关所属荣成海关关员在注册出口果园调研。
图 / 林燕
宁波海关所属象山海关关员对“红美人”柑橘种植基地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