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海关数智化建设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
作者:宋丽
文 / 宋丽
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海关作为国家安全与经济门户的守护者,面临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叠加的挑战。据世界海关组织统计,2022年全球海关查获的违规货物同比增长17%,而通关时效要求提升23%。本文聚焦美国、新加坡海关数字化实践,提炼可资借鉴的智关建设经验。
美国海关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强国,其对世界海关的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以下简称“CBP”)“2021—2026年战略规划”中提到,CBP为全球提供了电子商务标准框架。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美国海关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重视基础数据,擅长数据分析
通过建立国家目标数据中心和CBP数据情报机构来收集和存储数据,并提供可操作平台允许政府、企业、个人等访问,综合不同机构之间数据共享、再生数据等多方面信息,利用先进的分析工具为海关工作人员预判未来趋势,从而提供决策。这反过来又能在风险识别、促进贸易合法便利、优化人员结构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利用云技术提高IT基础设施性能,进一步扩大对数据及新一代技术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快速安全的接口,保障可复原的安全的IT基础设施。建立专业信息情报部门,收集全球覆盖的情报信息,建设情报学院,通过卫星训练基地、移动训练团队和虚拟训练能力提供培训,提高CBP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采用生物识别技术,提高通关便利性
根据CBP网站公布的工作简报(SNAPSHOT)可知,过去五年,美国游客增加10%以上,每天有超过100万人次入境美国。CBP采用生物识别技术提高旅客体验感,实现快速通关,下一步CBP计划将对海陆空等所有渠道入境旅客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甚至在旅客出发前就已经精准匹配到信息,减少不必要的停留以及快速发现欺诈。此外CBP还将与国土安全部合作探索生物技术和其他新技术的应用。
加强并扩大战略伙伴合作,将风险控制在国门之外
CBP通过信息共享、培训、联合和综合运营等战略,建立可持续的国际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并对其他机构、贸易组织和其存在的行业伙伴关系进行有效性评估且随时调整,以确保美国国家安全。如通过集装箱安全倡议,向重要的境外海港派驻检察员,在货物集装箱运往美国之前提前甄别,运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极大提高预判分析能力,降低安全风险。通过海关-反恐贸易伙伴关系,优先处理已加入该组织的企业货物,将精力集中在未知或高风险的运输上。在合作伙伴关系内部的他国口岸设置检测点,允许当地现场远程连接到美国本土的指挥控制中心,并推送实时图片、视频等重要数据,以便在CBP和合作伙伴之间开展行动。
实行分类监管,提升旅客体验感
首先,对预先获取批准的低风险本国公民及永久合法居民设置快速入境通道,从自助服务台直接进入。其次,通过旅行授权电子系统(Electronic System for Travel Authorization),方便来自免签证国家的游客在登机飞往美国前通过认证。此外,推行预许可制度(Preclearance),对本国海关工作人员和农业专家在登机抵达美国之前,在外国进行同样程序的检查后,抵达美国后不需要再重复检查,直接入境即可。通过上述措施,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不仅节约时间、精力,也提升了旅客的体验感。
新加坡海关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新加坡《2025年研究创新企业报告》中提到,新加坡正在推行建立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一体化的智慧国家战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将继续资助开发、应用、扩大高科技数字及跨学科技术解决方案。
利用融合数据优势协助用户了解市场趋势
关注用户需求,分类整理热点问题。NTP推出线上咨询、专家答疑模块,通过结构化数据的形式整理出自由贸易协定、法律咨询、网络问题、政府优惠、市场动态等。
定制化数据分析。通过整合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生成市场预测报告,方便用户参考。同时还为用户提供简单的数据分析软件,方便用户将自己公司的数据与外部数据结合进行定制化分析。
定制化咨询服务。运用大数据等智慧推播技术,根据用户的交易资料提供定制化新闻服务。
上线贸易小助手。输入搜索条件可帮助企业模拟成本核算。
深挖数据间联系,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根据NTP系统显示企业使用频率高的服务与产品,如保险、船舶预订、加油维修等进行综合排名供企业选择,使供需双方同时获益。通过中小企业内部资料库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和业务流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提供连接天使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平台,允许创业者发布创业构想,以寻求专业建议、概念验证、群众投注或者天使投资,满足创业者需求。
多语言环境助推贸易国际化
由于新加坡的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英语作为主要通行语,因此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与通信和信息部合作开发了一款定制机器翻译引擎——SG翻译引擎,极大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和速度。随着翻译请求激增,每个政府发送信息的翻译时间减少了25%至50%。多语言环境也方便了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登录使用新加坡网站,其中包括占世界总人口36%的中国和印度。
启示
我国海关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初步整合了大数据资源,大数据应用开始起步,大数据设施基本具备。但与美国、新加坡等国的海关数字化智能化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海关存在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不够、“孤岛”较多的弱点,非结构化数据不多,某些数据分析工具实时性不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美国、新加坡两国海关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重视数据重要性,建立海量优质高效的基础数据库
使用新兴技术收集、整理、生成新数据形成海量基础数据库,增强数据库中各应用系统中数据的关联性,统一数据代码。除了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外还需增加图片、视频、音频等非结构化数据,提高智能化程度。提高IT基础设施保障,制定突发状况应急预案。加强与各部委、地方政府、海关内部、企业、国外机构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专注预测分析和数据挖掘
利用优质海量数据,使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数据推理等技术,综合预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存在风险等,为海关现有工作提供决策参考。还可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深挖客户潜在需求,从而更好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持续获取数字红利。重视信息情报工作,建设情报学院,提高海关工作人员专业能力。
加强合作共享,将风险抵挡在国门之外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内重视操作系统的国际化,建议实行中英双语操作系统,以便国外机构、企业、个人直接访问网站;对外加强与世界海关组织、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亚国家、金砖国家等的合作,尝试在这些国家的口岸建立监测中心,与我国海关所属信息中心远程连接,数据实时共享,对入境人员或者货物实行提前检测,将最后一道屏障设在当地口岸,将风险抵挡在国门之外。
强化科技赋能,加快向服务型海关转变
全面实施“智关强国”行动,以智慧化海关为抓手加快数字化建设,创新海关监管方式,完善风险防控和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使用区块链等当下先进科学技术辅助海关监管,探索运用AR等技术,提升数据化融合和实景化水平,推广“无感通关”模式,提升旅客满意度。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技术提升海关智慧化水平,实现从监管型海关向服务型海关转变。
(作者单位: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栏目编辑:王国秀 346550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