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无感通关”时代来临
在北京口岸通关现场,通过监管模式创新,旅客出境可做到“三检合一”;托运行李先期机检给旅游和商务交往人士带来“无感通关”入境体验;智能设备赋能让监管效能“量质齐升”;可转换机位的推行为中转旅客提供了“最优路径”。
共享查验
为更好地提升出境旅客通关感受,北京海关创新性地与安检部门共享查验现场,将行李物品海关监管嵌入安检过程,使海关检查与机场安检的两道“关卡”合二为一。
“在此基础上,我们正与机场运营方探索将卫生检疫环节融入其中,旅客在完成安检身份信息确认环节即完成体温监测。届时,旅客在出境时只接受一次检查,即可完成体温监测、手提行李检查和人身安检,查验等待时间可缩短50%,将大幅提升旅客通关便利化程度。”北京海关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日均国际客运航班约170班,日均出入境旅客约4万人。在出境旅检现场,人流虽然密集,但排队的“长龙”并未出现。“旅客通过智能闸机时,无异常的旅客能够快速通行,‘无感通关’,完全不会感受到已经过了检查。”北京海关所属首都机场海关旅检二处旅检八科负责人介绍说,海关在旅客通道上配备了集成式红外体温监测、核辐射监测设备,在旅客行进过程中就可以完成体温监测与核辐射监测。而对于监测结果显示异常的旅客,设备会自动报警,并将旅客信息推送到人工检疫环节,以便于现场关员及时开展后续作业。
同时,为提升旅客出境速度,首都机场海关创新性地与安检部门共享查验现场,将行李物品海关监管嵌入安检过程,使海关检查与机场安检的两道“关卡”实现物理空间上的融合。在此基础上,首都机场海关还与机场运营方探索将卫生检疫环节融入其中,对海关、安检联合检查通道进行改造。
改造完成后,旅客在出境时只需接受一次检查,即可完成体温监测、手提行李检查和人身安检,不仅让旅客享受“一区同检”的便利,还可将查验等待时间缩短50%,大幅提升旅客通关便利化水平。
先期机检
现在,无论在首都机场还是大兴机场,都可以对托运行李采取先期机检监管模式,将X光机、CT机等先期机检设备嵌入机场行李传送带中,实现对旅客托运行李的前置监管,最大限度减少了旅客在海关现场的停留时长。绝大多数旅客入境时可实现“无感通关”,实现海关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在探索实现“无感通关”的过程中,首都机场海关对入境托运行李也采取了先期机检的监管模式。将X光机、CT机等先期机检设备嵌入机场行李传送带中,实现对旅客大件托运行李的前置监管。在旅客下机前往行李提取区的过程中,海关已经完成对托运行李的机检,最大限度减少了旅客的停留时长。
指尖服务
“我经常带孩子出国旅游,现在通关速度真是快了很多。”刚从日本搭乘航班入境的王女士感慨道,“我们不仅可以在手机上自助申报,而且通关的时候也不用重新搬放行李到机器上检查,对我们这些带孩子出行的旅客来说很人性化。”王女士提到的自助申报,是指旅客入境前,可使用“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微信、支付宝等小程序,主动向海关进行健康状况和行李物品申报。海关通过数据分析,就可基本确定旅客及行李的风险等级。航班抵达后,低风险、无申报、卫生检疫和行李机检一切正常的旅客,可全程享受“无感通关”。
“无感通关”的背后,是数据的支撑和交互。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空港口岸,海关通过不同功能的监管设备和星罗棋布的信息站点,让数据无声地在各岗位间传递。作为“7×24小时”实体化运行的隶属海关三级指挥中心,首都机场海关监控指挥中心是旅检口岸监管的“中枢大脑”,采取风险分析、指挥调度、远程对话等方式,实现对通关现场的统一高效指挥。首都机场海关旅检二处负责人说:“把科技当‘眼睛’、用信息做‘耳朵’,把最好的通关环境留给广大守法出入境的旅客。”
图 / 舒善
北京海关所属首都机场海关关员耐心解答旅客的咨询。
图 / 舒善
首都机场海关关员对进境旅客开展监管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