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建设“湾区跨境通”专区 提升贸易效率和竞争力
作者:海研AEO课题组
文 / 海研AEO课题组
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广东省商务厅(口岸办)依托广东“单一窗口”开发上线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该专区“立足广东、服务大湾区、面向全国”,有效促进大湾区要素加速便捷流动,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让大湾区从“硬联通”拓展到“软联通”,促进粤港澳三地人员往来更加便捷、经贸合作更加紧密。
“单一窗口”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建设目的及意义
建设目的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后,粤港澳三地共同发力,推动大湾区路相通、城相融、心相连。服务专区在促进大湾区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单一窗口”实现粤港澳三地之间数据一次录入、全程共享,避免跨区人员和企业在不同系统或部门之间重复提交相同数据导致的“扎车辙”现象,从而减少工作量、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2. 增强信息透明度和实时性
在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中,跨区流动的物流信息和通关信息更透明、更实时、易查询,进出口贸易企业依据物流信息和通关信息能更快更准确地作出决策,也有助于海关等监管机构更有效更精准地监管跨区贸易活动。
3.提升用户体验
跨区流动人员和进出口贸易企业,通过湾区跨境通平台办理多种手续,如跨界车辆信息管理、海关申报等,可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目标,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建设意义
服务专区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制度机制协同创新,推动区域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1. 战略意义
提升国际竞争力。湾区跨境通平台依托香港金融、澳门旅游、深圳科创、广州商贸等优势,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服务业枢纽,增强整体国际话语权。
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发挥制度优势,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为全国持续深化改革提供制度创新样本。
2. 经济意义
促进要素高效流通。通过交通基建“硬联通”与规则机制“软联通”的优质组合,打破粤港澳三地因制度差异形成的壁垒,加速人才、资金、数据等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提升区域资源配置效率。
提升资源共享水平。“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大大缩短粤港澳三地之间的往来通行时间,极优的通行便利条件促使粤港澳三地不断提升医疗、教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跨境共享水平。
“单一窗口”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的发展现状
为促进大湾区联动发展,广东省商务厅与电子口岸管理公司依托广东“单一窗口”,整合升级省内现有的大湾区跨境贸易便利化特色应用服务,于2022年12月5日开发上线“单一窗口”湾区跨境通模块,为人员和进出口企业提供一揽子大湾区通关便利化特色应用服务,并于2023年12月29日升格为服务专区,成为大湾区政务服务新名片。
建设情况
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现有“通关政务”“口岸物流”两大模块。其中,通关政务下设有7个分项、口岸物流下设有2个分项。
1. 通关政务
粤港澳跨界车辆综合服务平台(两地牌备案)
往来香港、澳门两地牌车辆企业及车主可通过该平台,向海关、边检、交通、商务等部门“一站式”提交相关电子化数据办理各项业务,大大简化粤港澳跨界车辆审批和备案流程,提升跨部门车辆监管和执法协作水平,推进实现粤港澳车辆通行粤港澳大湾区的“网上办”“协同办”。该平台还入选了首批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
“澳车北上”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为具备“澳车北上”政策申报资格的澳门机动车所有人提供“一站式”业务受理、牌证发放、口岸通关备案、预约通行等应用服务,实现粤澳跨部门联合监管和数据交换共享。
“港车北上”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为建立口岸、公安、海关、边检等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依托广东“单一窗口”搭建的“港车北上”内地端信息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香港临时入境机动车牌证核发注销、车辆及所有人、驾驶人备案、车辆入出内地记录、违法违规等信息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共同加强对中国香港机动车出入内地及在内地行驶的监管。
粤澳货物“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
为内地和澳门企业货物通关提供“一单两报”服务,避免企业重复录入,降低内地和澳门企业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粤港澳航行船舶综合服务平台
实现舱单导入/导出、运抵/理货/装载舱单生成、运输工具动态申报、单证申报、电子围栏船舶动态提醒、移动端申报以及其他满足大湾区船舶通关便利化需求的特色应用功能,逐步实现来往港澳小型船舶的“一站式”申报。
粤港“一单两报”应用
为内地和香港企业舱单申报提供“一单两报”服务,避免企业重复录入,降低内地和香港企业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粤港澳大湾区船舶安全检查协同机制信息系统
创新大湾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通关模式,减少三地船只的重复检验,提升大湾区水上通行效率。
2. 口岸物流
口岸物流协同平台
依托广东“单一窗口”,为推动实现口岸通关物流信息电子化流转而建立的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赋能跨境贸易生态圈的公共服务平台。
驳船捷运
通过粤澳航行船舶综合服务平台与一路通的对接,实现粤港舱单数据的互联互通,同时可便利航运企业和内地口岸监管单位、码头单位实时查看粤港驳船航行轨迹,及时掌握驳船动态和安排作业,有效缩短驳船周转时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重点项目“软联通”发展情况
1.“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管理服务信息系统
“澳车北上”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自2022年12月20日上线,“港车北上”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自2023年6月1日上线,两套系统正式运行后,两地北上的车辆申报流程大幅压缩,由4次申报缩短至1次提交,极大地降低了三地行政管理成本。备案申报时间由60天缩短至7天,效率提升近90%,大大降低港澳车辆通关备案成本。截至2024年年底,“澳车北上”首创粤澳通关便利化合作新模式,系统注册用户累计5.9万个,入境申请审批通过数累计超3.5万辆,车辆实际进出境累计约185万辆次;“港车北上”实现香港临时入境机动车牌证核发注销、车辆及所有人、驾驶人备案、车辆入出内地记录、违法违规等信息共享,系统用户绑定数累计超10.7万个,入境申请审批通过数累计超7万辆,车辆实际进出境累计约98万辆次。
2. 粤港澳跨界车辆综合服务平台
粤港澳跨界车辆综合服务平台主要服务粤港、粤澳两地牌车的备案业务,经过近几年来的持续优化完善,目前平台已经基本实现两地牌备案手续的“网上办”“协同办”。该平台的“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车辆备案模式”于2023年4月6日成功入选第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截至2024年年底,来往港澳车辆企业和车主累计向主管海关成功申报海关业务超27万票,惠及近3000家跨境运输企业、10万余辆两地牌跨境车辆。
3. 粤澳货物“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
粤澳货物“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一单两报”服务,是在国家口岸办指导下,由广东省口岸办、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等内地相关单位,以及澳门特区政府经济暨科技发展局、澳门海关等澳门相关单位共同推进的一项跨区域创新合作项目。粤澳货物“一单两报”于2021年7月15日上线试运行“内地出口澳门进口一般贸易方式的货物申报业务”首期服务。系统稳定运行后,于2022年3月10日正式在广东“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并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落地推广应用,将原需人工录入的澳门进口货物申报必填项由24项减少为3项。目前,粤澳货物“一单两报”服务应用范围已扩大至集中申报业务模式,并于2024年5月入选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截至2024年年底,累计19家企业通过该平台完成528票实单申报,企业普遍反馈数据转换准确率接近100%。
4. 粤港“一单两报”应用
2024年2月1日,粤港“一单两报”服务功能依托广东“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借鉴粤澳货物“一单两报”项目经验,通过电子化、信息化手段为内地和香港企业公路口岸货物通关提供“一单两报”服务,境内舱单传输人仅需一次申报录入,在内地预配舱单电子传输时,可同步转译生成香港进口货物运输资料并推送至香港道路货物资料系统,经境外企业确认后即可完成申报操作。应用上线后,香港企业在港录入数据必填项由9项减少为0项,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通关时间。
5. 驳船捷运
船舶代理公司可通过系统平台发送原始舱单申报数据,航运企业和码头也可实时查看粤港驳船航行轨迹,及时掌握驳船动态和安排作业。截至2024年6月30日,船舶代理公司已通过系统平台发送原始舱单申报数据共55844单。
“单一窗口”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向上发展的难点
粤港澳三地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关税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不仅资金往来受到限制,产业政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服务专区在助力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商业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通枢纽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难点。
受到法律法规的框架约束
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如何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顺利实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且符合粤港澳三地的法律法规要求,是一个重大挑战。
数据与信息难以互联互通
尽管粤港澳三地均已建立“单一窗口”,但由于监管制度有差异、法律制度有要求,三地“单一窗口”无法完全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共用,影响了大湾区内部信息流通效率。通过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实现三地“单一窗口”的数据共享与互联互通,仍然是个难点。
资金流动与金融合作受限
香港和澳门作为开放程度极高、经济活跃度极高的地区,大湾区其他城市与港澳两地在资金往来方面日益密切和频繁。粤港澳三地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领域存在一定的相互掣肘,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暂无金融领域的应用模块,不利于粤港澳三地的金融合作。
“单一窗口”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的发展方向
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建设的出发点,是结合大湾区的业务特点和发展要求,为大湾区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关和物流特色服务应用,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的优势,助力大湾区打造全球经贸中心、全球物流中心、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全球金融高地,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分析如下。
解决制度差异导致的规则对接难题
粤港澳三地分属不同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需协调法律冲突与政策差异,以及积极冲破三地政务服务流程差异导致的行政审批壁垒。
制定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框架
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需要平衡数据高效流通与安全管控的矛盾,涉及个人隐私的跨境支付数据与企业隐私的贸易数据,必须符合内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香港《个人资料(私隐)条例》和澳门《个人资料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双重监管要求,还需酌情考虑在现行的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中丰富合规框架。
突破金融服务整合的制度障碍
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极大便利了港澳两地居民的北上,也给港澳两地居民在内地开展外商投资、产业合作、外汇结算、消费服务等带来了机遇。在湾区跨境通服务专区中创新建设金融服务应用模块,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粤港澳三地资金有序往来。
(作者单位: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陈加强
广东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港口口岸处 郑文钦
广东省电子口岸管理有限公司 原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