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聚焦精度:靶向破题,务实为本
在青岛临港产业区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的工厂内机器声隆隆作响。这家专注于钢材自主研发和生产销售的企业,其优质产品在国内高端制造业和重点工程领域熠熠生辉,每年对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高达300多万吨。
2023年,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进出口业务负责人林鹏程参加了海关“关企面对面”活动。他忧心忡忡地反映:“我们进口的铁矿石抵达码头后,必须先卸到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待查验放行后,再耗费大量成本通过传送皮带或汽车运输到企业仓库。这不仅带来高昂的港口堆存费,后续运输的皮带传送费或汽车搬倒费也让公司压力巨大。而且,每次进口的铁矿石自卸船至全部提离往往需要15天到30天,这个时间成本也给公司及时安排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针对企业的困境,青岛海关立即开展实地调研与业务研讨。海关工作人员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痛点,为具备条件的临港企业量身定制了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监管服务措施和全新的监管模式。
通过设立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将码头前沿接卸设备和传送皮带与企业传送皮带实现无缝对接,成功打造了进口铁矿石自船边直提“点对点”封闭运输模式。
林鹏程得知这一创新举措后,高兴地说:“真的没想到海关能如此迅速地为我们解决难题。这种全新的监管模式充分体现了海关为企业服务的坚定决心,他们敢于创新改革,勇于担当责任,实在是太贴心了。”
如今,在海关的创新监管下,企业成本大幅降低。仅2024年,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通过船边直提“点对点”封闭运输模式直取量约81.6万吨,节约费用约437万元。不仅如此,进口矿石长时间占用前沿堆场、影响码头接卸作业的问题也一并得到了有效解决,码头接卸效率提高约3%,疏港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一创新模式真正实现了海关、港口和企业的“多赢”目标。
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的经历并不是个例,青岛海关“关企面对面”活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关企协调员、关长包联制、调研小分队,跨境贸易直通车、关企专线等途径,畅通关企沟通渠道,深入调研抓问题,保障企业“真出题”“出真题”。同时海关还邀请地方商务部门、人大代表参与活动,将问题建议征集方扩大至行业协会、报关协会等社会团体,加大活动的社会覆盖面,释放辐射效应。正因如此,青岛海关得以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进而精准破题,助力企业蓬勃发展。
图 / 高瑞刚
在青岛海关智慧监管模式助力下,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