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重庆:内生动力驱动外贸稳中有进
作者:李雷如诗
文 / 李雷如诗
2025年以来,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加快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产业结构持续升级、通道优势持续放大、市场活力不断迸发,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内生动力。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重庆外贸进出口1651.4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1%,进出口规模列全国第15位。其中,出口1211.6亿元,增长12%,较去年全年提升5.9个百分点,规模列全国第13位;进口439.8亿元,下降13%。
一季度重庆外贸主要特点
月度增幅逐月有“进”
2月份,重庆进出口由1月份的下降5.6%转为增长5.2%,3月份增幅提升至12.2%。其中,出口增长幅度由1月份的7%、2月份的13.4%扩大至15.4%;进口由1月份、2月份的下降30.2%、11.7%转为增长4.4%。
民营主体活力更“强”
一季度,重庆有进出口实绩企业3539家,增加13.6%。其中,民营企业3098家,增加16.2%,进出口831.7亿元,增长23.8%,占进出口总值的50.4%,拉动重庆进出口增长10.1个百分点。
多元市场空间更“广”
一季度,重庆对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281.4亿元,增长10.5%;对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8.5%、7.6%。对拉美、中东、非洲、印度等新兴市场分别进出口149.9亿元、71.1亿元、68.5亿元、52.5亿元,分别增长30.9%、9.2%、41.2%、23.2%,合计占20.7%。
开放产业发展向“新”
一季度,重庆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含汽车、铁路、船舶等)、电气机械和器材、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9%、61.5%、34.7%、33.7%、33%。创新型主体表现突出,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出口分别增长5.2%、6.7%、418.6%。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作为中西部“制造重镇”,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建设加持下,焕发出全新活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集群快速成长,电动汽车、智能手机、高端摩托车等“重庆制造”加速驶向全球。
电子、汽车产业集群筑牢外贸基本盘
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据重庆出口半壁江山,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产业链协同,在我国出口版图中的地位稳固。一季度,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出口718.3亿元,增长3.9%,占重庆出口总值的59.3%。其中,笔记本电脑、手机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值的27.5%、6.2%,位列全国第一大笔记本电脑出口省市和第五大手机出口省市。与此同时,汽车产业与电子产业深度融合,涌现出赛力斯、阿维塔、长安深蓝等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代表品牌。一季度,重庆出口电动汽车2.3万辆,增加60.8%;价值26亿元,增长48.2%,成长为重庆出口重要动能。
技术创新拓展外贸空间
重庆抢抓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新赛道,通过培育“新星”产业集群和推动技术创新,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向“数字制造+智慧工业”迭代升级。如重庆遨博智能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使用创新算法,打破工业机器人原有工作局限;宗申动力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效率跃升,引领摩托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网联化;长风化学持续开展数字化转型,部署AI智能分析系统、远程操作实时控制等新技术,带动效益和安全双提升。一季度,重庆电气机械、通用设备制造业出口分别增长34.7%、33.7%。
农业产业化激发外贸势能
从山间田垄到全球货架,重庆农业正以产业化、规模化升级为契机,绘就“土货变尖货,山珍通四海”的新画卷。通过农产品精加工,长江畔的潼南果园里,柠檬从鲜果华丽变身为精油、保健品,涪陵晒场里铺开的榨菜头成为国际餐桌的“下饭担当”,南极科考站都飘扬着秦妈火锅标志性的牛油香。一季度,重庆农产品出口延续强劲增势,出口4.5亿元,增长37.5%。
西部陆海新通道赋能内陆高水平开放
重庆依托“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组织中心作用,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为我国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一季度,全国6000余家企业经新通道开展进出口,贸易规模达2035.9亿元,增长12.8%。其中,重庆经新通道进出口增长139.9%。与此同时,重庆积极推动“通道+经贸+产业”深度融合,以新通道为依托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东南亚的消费品、资源品与重庆制造的汽车、电子产品实现双向奔赴,既满足了国内消费升级需求,也助推“重庆制造”走向国际市场。
从进口看,消费品和资源型产品占据主导。一季度,重庆经新通道进口20.4亿元,增长239.4%。其中,农产品、煤炭、金属矿砂进口倍增。从出口看,“新三样”产品和智能终端成为亮点。一季度,重庆经新通道出口65.8亿元,增长120%;手机、笔记本电脑、锂电池出口分别增长103.3%、328.9%、71.1%。从运输方式看,跨境公路班车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衔接,铁海联运推动国际物流降本增效,为企业拓展全球市场提供有力支撑。一季度,重庆经新通道以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方式进出口分别增长305.2%、48.3%、153.4%。
2025年一季度重庆市主要进出口商品
出口
进口
1078.1
356.7
123.5
107.7
77.6
65.2
49.9
16.3
11.4
8.8
15.8
商品
机电产品
其中:集成电路
电脑及零部件
农产品
其中:肉类
干鲜瓜果及坚果
金属矿及矿砂
未锻轧铜及铜材
玻璃及其制品
商品
机电产品
其中:笔记本电脑
手机
集成电路
汽车(包括底盘)
摩托车
劳动密集型产品
其中:纺织服装
塑料制品
玩具
基本有机化学品
金额 ( 亿元 )
金额 ( 亿元 )
315.9
187.1
59.7
33.8
13.8
5.0
29.6
7.3
6.8
10.4
-1.2
4.2
23.2
-13.0
67.4
97.4
123.1
163.4
-12.8
22.8
同比 ( % )
同比 ( % )
-17.1
-23.4
6.0
-2.7
9.3
3.5
4.8
19.2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