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手机出口基地的崛起密码
作者:朱一郎
文 / 朱一郎
亮点扫描:
文 / 朱一郎
图 / 邹东来
图 / 邹东来
oppo智能生产线上,工人在组装精密零件。
oppo手机工厂,智能化生产线在生产手机设备。
电子信息产业是重庆的传统优势产业,出口规模在2020年已突破3000亿元大关。手机作为重庆电子产业的后起之秀,产业配套持续健全,出口规模逐年增长,成长为除笔记本电脑之外的又一项支柱产品。2024年,重庆手机出口1.6亿台,同比(下同)增加3.4%,占全国手机出口总量近两成;货值418.8亿元,增长11%,高出全国手机整体出口增速13.4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重庆手机出口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出口123.5亿元,增长4.2%。
产业集群不断完善,智能制造转型跃升
目前,重庆手机产业已形成“整机+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汇聚了vivo、OPPO、传音等多家全球前十强手机品牌,以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已建成12个国家级智能工厂,34个市级数字化车间。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等构建起“一小时配套圈”,从显示屏到摄像头模组,从电路板到结构件,90%的零部件可完成本地集散采购。出口智能手机占比由2022年的86.5%提升至2024年的90.4%,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至94.8%。
国际物流破局创新,新兴市场精准开拓
近年来,重庆在积极建设“铁公水空”立体物流网络的同时,结合电子产品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专业化物流模式。如通过“江海联运+铁路直达”的混合运输模式,货物集散成本显著降低,为重庆手机企业深耕新兴市场提供了便捷通道。今年一季度,重庆通过公路、水路运输出口手机分别增长9.1%、26.4%,对东盟、拉美、欧盟、日本等市场出口分别增长0.5%、73.5%、15.5%、11%。在传音控股非洲市场占有率突破50%的示范效应下,企业通过本土化运营,开发出支持8国语言切换、耐高温防尘的定制机型,持续稳固市场份额,今年一季度企业对非洲出口延续增势。
政策制度创新赋能
作为全国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西永综保区创新“四自一简”监管模式,企业可自主备案、自定核销周期,单证审核减少70%。自贸试验区推行的“保税研发”政策,允许企业将研发物料按料件状态监管,研发周期缩短20%。这些制度创新使重庆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手机“全产业链保税”的内陆城市,每年为企业节省运营成本超10亿元。
当前,重庆手机产业正面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疲软、产业链外迁压力等挑战。但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重庆正加快构建“研发+制造+服务”的产业新生态,并有望在2025年实现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重庆用实践证明,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地理局限,依托智能制造提升竞争能级,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