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工程机械:扬帆“一带一路” 创新“智造”未来
作者:张京宪
文 / 张京宪
中国是全球基建大国,也是工程机械消费和生产大国。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崛起是一部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蜕变史:从最初的仿制,到现在以创新驱动领跑全球,产品远销海内外,受到国际市场青睐。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基建需求的增长,中国工程机械加速出海,挖掘机、起重机等代表性产品在世界各国大卖,一批龙头企业快速成长为全球行业的“佼佼者”。
出口连续实现跨越式增长,四年几近翻番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但此后出口陷入长期徘徊,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间,出口规模始终保持在1200亿元左右。2021年以来,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步入快车道,出口值连续实现跨越式增长,2022年、2023年、2024年先后跨过2500亿元、3000亿元、3500亿元大关,其中2021年以来年均增长28.5%,2024年出口值达3532.3亿元,较2021年累计增长96.1%。2025年一季度,面对国际贸易环境挑战,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顶住压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出口值884.2亿元,同比增长8.6%。
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居全球首位,领先优势扩大
依托完备的制造业综合竞争优势,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凭借性能、价格以及不断创新的优势,成为全球“性价比”之王。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全球领先地位不断巩固。我们已经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类目最完全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如全球最大的塔机智能产线、移动式起重机智能产线、挖掘机智能产线等。产业加速升级,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中国企业、中国品牌不断迈向产业价值链更高点。根据全球贸易观察系统(以下简称“GTF”)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占全球同类产品出口总值的25.8%,比重较上一年提升了4.4个百分点,稳居全球首位,国际市场份额比排第二位、第三位的德国、美国加起来还要高5.8个百分点,领先优势明显扩大。
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企业扬帆海外
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参与国家和组织不断增加。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一系列合作项目扎实开展,铁路、港口等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借势扬帆出海,积极参与海外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的“国之重器”活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广阔市场上。如,在印度尼西亚的雅万高铁建设中,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等国内企业的数百台大型设备参与施工;在莫桑比克的马普托跨海大桥、埃及阿拉曼新城超高综合体项目、波黑伊沃维克风电项目、哈萨克斯坦卡麦公路项目等,都能看到中国工程机械设备的身影;在中老铁路建设中,也有众多中国工程机械助力。
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工程机械实现连年高增长,增速始终快于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整体增速。其中,2021年、2022年增速均在40%以上,2021年出口规模突破1000亿元,此后仅用两年时间又跨越一个台阶,2023年超过2000亿元达到2023.6亿元,2021年至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工程机械年均增长32.9%,占整体出口比重达到七成以上。今年一季度出口值630.9亿元、同比增长13.1%,较同期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整体增速高4.5个百分点,占整体出口比重进一步提升至71.4%。在东盟、非洲等市场,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成为首选。GTF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稳居东盟、非洲最大的工程机械进口来源地,分别占东盟、非洲工程机械进口值的56.9%、38.5%,市场竞争优势彰显无遗。
在欧美等传统市场上的竞逐不落下风
欧、美、英、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工程机械行业起步早、技术积累雄厚,拥有众多实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我国企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依靠仿制发达国家的产品实现行业初创,但近年来,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从生产制造水平到产品的创新能力,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已具备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实力。并且,国内企业凭借更快的创新效能和更优质的配套服务,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占据更多份额。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对欧、美、英、日、韩出口工程机械保持连年增长,出口值从不足300亿元稳步攀升至2024年的751.2亿元,占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总值的比重保持在20%以上。
GTF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欧盟最大的工程机械进口来源地,2024年欧盟自中国进口工程机械占其同类产品进口总值的35.7%,比重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比第二位、第三位的英国、日本合计比重还高。同样,在日本、韩国市场,中国也稳居其进口份额第一位,2024年日本、韩国自中国进口工程机械占两国同类产品进口的比重分别达到32.8%、37.1%。
拳头产品出口增势良好,创新“智造”助力产业升级
我国工程机械品类丰富,挖掘机、叉车、起重机等作为典型代表占我国工程机械出口的半壁江山。2024年我国出口挖掘机36.9万台,出口值864.7亿元,占同期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总值的24.5%,主要是履带式挖掘机和前铲装载机。今年以来,我国挖掘机出口增长势头良好,一季度出口量突破10万台、达到10.1万台,同比增加三成以上,出口值230.1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同期我国工程机械出口增速8.9个百分点,对同期我国工程机械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48.9%。叉车出口同样表现不俗,2024年出口量319.4万台、价值59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5.5%,出口值占同期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总值的17%,今年一季度叉车出口78.3万台,同比增加15.3%。此外,起重机出口占比在一成以上,2024年出口量9.2万台、价值45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26%,今年一季度出口2.2万台、价值103.5亿元。
除传统的优势拳头产品外,国内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升级,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大幅提升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部分大型、高端机械产品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如,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塔式起重机12.8亿元、增长71.3%,出口工业机器人(商品HS编码84287000)8亿元、增长84.5%,出口钻探深度≥6000m的自推进石油及天然气钻机5.2亿元、增长34.3%,出口最大起重量大于100吨的起重车5亿元、增长77.4%。
此外,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也正加速向绿色智造升级,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的三电技术优势为工程机械的电动化提供坚实支撑。比如,近期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bauma展会上,中国企业引领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潮流,在展会上大放光彩,吸引大量欧洲采购商纷纷下单。
产业发展区域集聚效应明显,长三角占半壁江山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当地产业链配套齐全,同时依托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和极强的创新能力,引领着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出海的脚步。2024年,长三角地区工程机械出口占同期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总值的(下同)49.4%,其中江苏、浙江、上海工程机械出口分列全国各省市第一位、第三位、第四位,合计出口1630.8亿元,同比增长10.7%。今年以来三省市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一季度出口404.3亿元,同比增长8.1%,占45.7%。
山东作为工业制造业大省,工程机械产业拥有众多明星企业,出口值居全国第二位,2024年出口值达到452.2亿元,同比增长17.4%,占12.8%,今年一季度出口118.4亿元,同比增速提升至24.8%,占比升至13.4%。此外,中部的湖南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培育工程机械行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出口快速增长,2024年出口值316.3亿元、同比增长20.3%,占9%,今年一季度出口79.7亿元,同比增长8.4%,占比维持在9%。
民营企业加速崛起,由“追赶者”变为“领跑者”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崛起史,也是中国企业自立自强、勇毅前行的奋斗史,从引进外资和技术起步、到不断消化吸收、再到创新发展和不断突破,国内企业从“追赶者”成为“领跑者”,涌现出如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东临工等众多明星企业,引领了国内工程机械产业的崛起之路。从出口方面看,2018年以前,外资企业占据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的近一半,国有企业稳扎稳打,占比保持在15%左右,民营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响应能力、高度的产业创新热情,从追赶到超越,目前已稳稳占据出口额的半数以上。
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以前,民营企业占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的比重较外资企业低10个点以上。2019年民营企业出口额同比增长19.3%,同期外资企业下降,两者占比差距迅速缩小至2.6个百分点,2020年民营企业首次超越外资企业,成为国内工程机械出口的最大企业类型,出口额占比达到46.6%,此后民营企业出口始终维持高景气,出口额持续快速增长,占比稳步提升。2023年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0.3%。2024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工程机械1895亿元、同比增长23.3%,占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整体的比重达到53.6%,今年一季度出口475.4亿元、同比增长16.6%,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3.8%,领先外资企业超20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工程机械出口已进入“规模扩张+质量提升”的新发展阶段,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共建国家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为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企业在智能制造、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从产品出海到产业出海的全球化布局不断成熟,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望继续提升,产业发展未来广阔、前景可期。
(作者单位:济南海关)
2010年至2024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年度走势
■ 出口值
亿元
4000
3000
2000
10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