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研究
作者:王李强
文 / 王李强
自2018年起,海关总署每年在全国选取试点城市开展为期5个月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厦门从2022年起连续3年成为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厦门以参加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为契机,制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创新关地协同集成化改革新模式,依托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持续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构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口岸营商环境,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改革样本。
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现状
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厦门‘单一窗口’”)于2015年4月上线。自上线以来,厦门“单一窗口”1.0版实现作业电子化,2.0版实现服务整合流程再造,3.0版口岸公共数字服务生态圈格局基本形成,2021年至今全力打造数字口岸,推动通关服务向国际贸易服务全链条延伸。厦门“单一窗口”注重改革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构建“‘单一窗口’+N”服务模式,共有34项先行先试改革成果被广泛应用并推广,其中全国首创20项。目前,在用各类应用系统和功能模块近70项,形成“通关服务”“物流服务”“贸易政务”“金融服务”“互联协作”“特殊区域”“跨境电商”“数据服务”“第三方服务”九大功能板块,业务覆盖整个厦门口岸,实现口岸业务办理的“一个窗口、一次申报、一次办结”。截至2025年3月,厦门“单一窗口”累计注册企业用户达到2.34万家,平台用户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客服绩效在国家口岸办考核评比中连续三年“满分”。
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跨境贸易便利化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
厦门在打造口岸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中,始终把厦门“单一窗口”作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的重要平台和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厦门自2022年起作为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以来,每年都制定专项行动方案。经统计,厦门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共出台97项工作措施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其中依托厦门“单一窗口”实现的工作措施为42项,占总工作措施数量的43.30%。
在依托厦门“单一窗口”的工作措施中,厦门“单一窗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进一步优化通关全流程
厦门“单一窗口”通过整合口岸各部门信息资源,实现通关流程“一个窗口、一次申报、一次办结”,有效破解了国际贸易资源分散、企业重复申报的问题,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例如,厦门2022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中,通过厦门“单一窗口”,加强口岸物流作业各环节数据采集和交换,实现通关物流全流程查询、分析和展示;2023年,通过建设海港口岸限定区域闸口信息采集核对系统,打造海港口岸限定区域预警信息全域感知和人员信息全量采集,对上下国际船舶人员实施精准管控,全面提升口岸人员通关效率;2024年,推动厦门与香港“跨境一锁”转关模式应用,实现香港至厦门快件货物在粤港公路口岸“不换车、不换锁”自动快速验放,拓展厦门国际物流通道。
进一步提升口岸服务能力
在通关业务以外,厦门“单一窗口”根据发展实际,打造了物流、贸易、金融、跨境电商等地方特色应用,不断提升厦门口岸服务能力。例如,2022年,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率先探索开展厦门与金砖国家、RCEP国家跨境贸易相关单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联网核查;2023年,进一步拓展对台海运快件南北双向通道航线,加强货运集货能力,提高通关效率,提升对台海运业务综合服务能力;2024年,推广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事项申请受理系统应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申报,推动厦门“单一窗口”功能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环节拓展。
进一步降低进出口企业的贸易成本
2022年以来,厦门“单一窗口”一方面通过上线口岸收费公示系统,进一步提高港口收费项目的透明度,降低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增加的贸易成本。例如,2022年,厦门通过“单一窗口”口岸收费及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公示、动态更新海运各环节收费及服务信息,便于货主进行比较选择和社会监督;2024年,引导口岸收费主体通过厦门“单一窗口”及时公示收费标准、服务项目等动态信息,并拓展至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增强口岸收费透明度。另一方面,通过厦门“单一窗口”的业务功能应用,减少业务办理环节,减少企业的人工和材料成本。2023年,争取支持在厦门实行海船转籍登记实现“不停航办证”政策,并在厦门“单一窗口”上线航运公司平台,节约办证交易成本。
厦门海关力促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厦门创新关地协同模式,厦门海关和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等政府部门协同推动,以数字化、新模式等创新做法,破解跨境贸易数据孤岛等问题,力促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力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在实现路径上,厦门海关和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依托厦门“单一窗口”作为数字底座,打通海关和码头、堆场、理货、货站等80多个监管场所的数据通道,自2021年开始谋划建设厦门数字口岸平台,2024年1月完成数字口岸平台上线。在该平台建成后,厦门“单一窗口”的功能从口岸通关服务向跨境贸易全链条服务延伸,实现了“关、港、航、贸”一体化融合发展新跨越。该案例是地方开展智慧海关和智慧口岸联动建设的典型案例。
推动港口协同高效运转
2022年4月,厦门海关升级“免预约吊柜、查验时间指派”模式,系统在货物查验信息生成后自动通知码头吊柜,免去企业预约吊柜环节,避免企业多次往返码头、海关窗口预约查验的情况,可压缩待查验货物场内流转时间5小时以上。截至2025年3月,该功能在厦门海天码头试点,已累计完成查验免预约10303票。厦门海关自2022年6月创新“智能云分流”模式,海关、机场货站、码头、厦门“单一窗口”货物分流信息共享,实现免企业预约,码头根据分流信息,需查验的集装箱直接进入查验场,无须查验的直接装船或提离。查验分流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厦门市进出口货物查验效率。海运方面,进口货物从卸船至到达查验场位时间平均压缩至30分钟以内,压缩比例超90%;出口货物减少装卸及运输作业次数50%、压缩作业时间近90%;空运方面,查验效率提升25%,实现企业无感查验。2024年12月31日,该模式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
赋能航运服务提质升级
2023年5月,厦门海关率先全国实现船舶代理企业“零跑腿”、船舶申报“零见面”,对船舶登临检查预约、健康申明卡线上报送等功能实现线上申请、审核和公示,申报到审核耗时平均压缩至8分钟内。目前,该功能已从厦门复制推广到漳州、泉州等地,累计完成船舶2618艘次的登临作业。厦门建设全国首个邮轮物供智能系统,改变传统材料送审模式,破解企业需跑腿递交大量纸质材料的问题,助力企业实现材料在线修改补充“一次申报、批量上传”,申报准备工作时长平均压缩50%。2024年1月上线至2025年3月,已累计完成419票邮轮物供申报。
提升贸易经营主体获得感
厦门海关创新推出“关企交互”功能,改变企业到海关窗口补充递送材料的传统模式,变人工跑腿为信息“跑路”,覆盖口岸检查、货物转场、法律事务办理等海关监管全流程,每年可节省成本约890万元。推出关企全领域线上预约办事、传递资料与信息沟通模式,实现企业“零跑腿”,该功能2023年8月上线,截至2025年3月推送货物通关状态超过420万条。同时,厦门海关建设上线“海运物流链”“空运物流链”功能,打造一站式、便捷式“查询+操作”的全流程海运、空运作业链,将分散在不同环节的数据和应用功能串联到一条作业链,实现货物流、信息流、单证流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减少企业在多个办事窗口往返协调,降低业务办理难度和门槛。
下一步发展思路
2024年9月,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智慧口岸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中明确指出,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体化数字底座,运用先进设施设备和新一代数字技术,建设以口岸设施设备智能化、运行管理数字化、协同监管精准化、综合服务泛在化、区域合作机制化为主要特征的国际一流现代化口岸。同时明确了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的智慧口岸建设目标。下一步,厦门将根据智慧口岸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国家口岸办的指导下,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口岸数字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口岸各类数据资源统一汇聚到厦门“单一窗口”,构建以厦门“单一窗口”为核心的数字口岸生态圈,更好地服务全市外贸发展。另一方面厦门将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做好特色功能的复制推广,积极将厦门“单一窗口”的创新成果如航空物流信息化、非贸一体化、综保区数字监管等成熟信息系统复制推广到其他地区,努力实现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一体化的提升。
[ 作者单位: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管理委员会信息化服务中心 ]
表 依托厦门“单一窗口”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统计
时间
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
依托“单一窗口”工作措施占比
47.83%
37.14%
46.15%
总工作措施(项)
23
35
39
依托“单一窗口”工作措施(项)
11
13
18
依托“单一窗口”工作措施举例
全面推广通关物流全程评估系统、深化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进出口货物通关模式等改革、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优化货物流转模式、加快口岸数字化转型先行先试、促进货物流通便利高效、提供口岸人员通关信息化服务……
进一步提升鲜活农产品通关效率、协同加强海关技术机构检测能力建设、提升查验货物通关效率、提升支线船舶出口通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