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09-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中国海关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智能体技术赋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智化转型
作者:陈泽金 栾尚祯 苏秀英
文 / 陈泽金 栾尚祯 苏秀英
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单一窗口”)作为贸易便利化核心枢纽,正面临监管规则碎片化、供应链风险动态化等多重挑战。智能体技术以其自主决策、人机协同和复杂系统管理优势,为“单一窗口”数智化转型开辟了全新路径。本文结合国际实践与技术趋势,系统探讨智能体技术在“单一窗口”场景中的应用前景与实施策略。
贸易环境变革催生“单一窗口”智能化升级需求
监管规则体系呈现“意大利面碗”效应
当前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以关税与原产地规则为例,我国已签署的23个自贸协定中,仅RCEP原产地规则就包含44项条款及超千条合规路径,叠加临时性单边贸易措施,规则维护难度空前。2024年全球TBT通报达4334件,年增6.5%,美国持续扩充 “实体清单”“两用物项清单”,传统人工规则解析模式已难以为继。
监管对抗螺旋推动智能化策略升级
新型跨境风险呈现多环节联动特征,“套代购”“化整为零”等违法形态倒逼监管体系向主动防御转型。风险研判数据源已从通关申报扩展至开源情报、区块链存证、物联网等多源渠道,亟须多模态信息智能处理能力。动态供应链安全场景要求监管系统具备漏洞预判、预案生成及指令转化能力,以在贸易摩擦中构建主动防控体系。
智能体技术破解“单一窗口”数智化核心难题
从概率生成到可靠决策的技术跃迁
智能体技术通过整合思维链推理、检索增强生成(RAG)、工具调用等机制,有效解决传统大语言模型的“幻觉”问题。智能体构建的规则解析系统,已在合规领域实现超90%的准确率,可模仿关员完成信息识别、规则匹配、风险推理等全流程操作,满足海关高可靠性业务需求。
构建人机协同与任务协同新范式
智能体通过透明化决策过程,化解“AI黑箱”带来的监管公正性挑战。关员可实时介入智能体运行,通过提示词工程、参数调整等方式优化输出。多智能体协作框架可模拟跨境供应链各参与方的协同逻辑,实现风险联防联控。专业智能体集群具备协同进化能力,既可通过单智能体学习关员操作积累经验,又能通过多智能体交互优化业务流程,形成持续进化的智能生态。
智能体驱动的“单一窗口”数字生态图景
智慧关员体系全景落地
智能体技术正加速向“意图理解—主动学习—负责任行动”的数字伙伴演进。预计即将出现通过图灵测试的政务客服智能体,如京东基于JoyAgent构建的智能政务研报服务,准确率超98%,已深度应用在政务平台上。未来将形成的部门级智能体集群,覆盖从企业服务到风险审计的全流程自动化,大幅提升监管效能。
全链条智慧运营体系构建
在“单一窗口”场景中,智能体可与物联网设备实时交互,实现货物在途监控与合规检查;与区块链技术集成,构建安全透明的去中心化交易环境。如微软发布的商业智能体可以简化工作流程并提高销售、客户服务、财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有望推动贸易运营范式突破性创新。
实施路径与发展建议
夯实数智化基础架构
重点建设海关专用智算中心,前瞻布局算力资源;完善物联网与具身智能设施,构建从信息采集到执法反馈的闭环体系;整合多模态数据资源池,突破跨模态对齐技术,构建海关场景世界模型。同步推进贸易知识图谱建设,形成“通用+专业+个人”三级知识库体系,并建立动态维护与质量测评机制。
构建安全可控的治理体系
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制定模型安全认证、数据主权保护等领域规章制度;建立AI应用伦理框架,明确智能体介入海关业务的权责边界;发展智能体系统防御技术,构建涵盖模型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的立体防护网,确保智能体技术在安全可控的轨道上赋能贸易强国建设。
智能体技术作为海关数智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正推动“单一窗口”从传统业务平台向智慧生态系统演进。通过前瞻性布局与系统性实施,力争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领先的智能体应用体系,为跨境贸易便利化与安全化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海关总署研究中心)